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5 (第2/2页)
弃自己的名字,觉得不够有特色。 有一次季冬允放学,和她们俩一起做了作业,就在小黑板上涂涂写写药名。 正好茅子苓和林曾青说到名字的事,就说为什么自己的名字还没有那些干巴巴的中药材名字来得好听。 季冬允一时兴起,就随口说道,其实有些药材名很适合做人名、地域或是节气的指代,然后他还举了里程灵素的例子。 程灵素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源于的、两篇。 还有,古人们也有过多次用药名写书信和诗词的小故事,比如一位名医在外游历太久,妻子十分怀念,便用药名书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其中有一句便是“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季冬允讲完这两个小故事,立刻就勾起了茅子苓和林曾青的兴致,还让季冬允帮忙改一下名字。 其实当时三人都觉得只是改着玩,谁都没当真。 季冬允一边翻书,一边结合“玲”和“青”字来改,最终选定了“子苓”和“曾青”。 也是从这以后,茅子苓时常听季冬允讲述这些中药名的由来和背后的小故事,渐渐也对医学产生了兴趣。 两人的关系也越走越近。 听到这里,陆俨问:“曲辛夷的母亲说,她原本是叫辛依。被领养后才改成辛夷,还说是孤儿院的一个大姐姐起的。这个人指的是林曾青么?” 季冬允:“曾青对医学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让她起,她也从无想起。虽然我不知道当时的详情,但我猜,应该是曾青去问了子苓,子苓帮忙想的。” 陆俨缓慢点头。 姓名这部分的疑点终于有了解释,这也就是为什么三个人都和药材名有关。 陆俨又问:“那你对曲辛夷有印象么?” 季冬允摇头说:“我高中就住校了,那几年孤儿院来了不少新人,年纪都很小,就算我周末回去,也都是和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学校里的趣事,很少会和那些只有两、三岁大的孩子接触。” 故事听到这里,自始至终薛芃都只是坐在一旁,未发一言,在心里默默整理线索。 这会儿,薛芃又快速计算了一下季冬允和曲辛夷的年龄差。 季冬允现在三十岁,曲辛夷十七岁,季冬允上高中时应该是十五岁,那就是十五年前,曲辛夷才两岁。 等到季冬允高中毕业,曲辛夷五岁,正好是被领养的年纪。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和一个两岁大的女婴,的确不太可能产生交集。 而到目前为止,季冬允的故事都是合情合理的,没有漏洞,水分应该不大。 只是…… 薛芃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陈凌死后的模样,以及那天十分冷静做尸检的季冬允。 思及此,薛芃皱了下眉头,忽然说:“我能不能问个问题。” 陆俨一顿,转头看她。 季冬允的目光也瞟过来。 薛芃和陆俨对视一眼,随即看向季冬允:“陈凌留下了一瓶湖水,我一直很在意,这件事痕检科的同事、陆俨和你都知道。但是除了你,没有人一再问过我那瓶水的化验结果,而你问了我不下三次。我想知道,你是因为单纯好奇那瓶水的成分呢,还是因为陈凌才问的?” 这个问题看似和廖云川案并无关系,可是却能通过答案直接推导出季冬允刚才的话,有没有说谎。 如果季冬允和陈凌不熟,早就断了联系,那么为什么要关心陈凌留下的那瓶水呢? 他关心那瓶水,会不会就是因为是陈凌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