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六章 断他两条腿 (第2/2页)
放心,他不是贬官去了山西,而是去山西历练了。” “当真?” 小寒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渴望。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问道:“你为何会来酒楼,做……陪酒之事?” 小寒听闻,脸上露出了悲戚之色,道:“家父于洪武年间作战受残,无以为生,便寄身于江宁养济院,后不知所踪,查问官差,说是到了京师养济院,可小女到京师四处打听,也不曾找到父亲,身上盘缠用尽,不得已只好一边游唱一边找寻父亲。” “养济院?” 朱允炆低头沉思。 养济院即收养与救济之地,这种制度在明朝初期便被设置。 朱元璋直言“吾在民间,目击鳏寡孤独饥寒困踣之徒,常自厌生。乱离遇此,此心恻然……” 于是仿照宋代救济制度,设置了养济院,规定: 县其访求无告者,给屋舍衣食。鲜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 朱元璋关照弱势群体并非是开玩笑的,而是真正用心去做,并要求“天下郡县立孤老院(后改名养济院)”,同时广设惠民药局,漏泽园,幡竿、蜡烛二寺。 老了有地方住,病了有药吃,死了给棺材,这就是朱元璋的救济之策!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将救助寡孤独及笃废之人写入了《大明律》之中,明文要求“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对于这一点朱允炆是清楚的,只是一直忙碌于朝政与革新,忽视了养济院。 “后偶然遇到了杨编修,他答应小女帮忙找寻,只是还没消息,他又匆匆离开京师……” 小寒有些悲伤。 朱允炆看了一眼门口方向,低声说道:“我是杨编修的朋友,我帮你找父亲吧。” “你也是编修?当真可以帮我?” 小寒惊喜地问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事关养济院,我总要问问才是。” 苏秀走了进来,送来了衣裳,还没劝说两句,门口便传来了喧哗之声,嚷嚷地进入房间。 “小爷,您吩咐的事,我定办好。” “呵,办不好你的脑袋就别想要了!” 李墩带着酒气,威胁道。 应天府通判何辉带着一干衙役窜了进来,左右看了看,见员外郎王度、邓世俊都倒在地上,不由也是一惊。 这天子脚下,竟有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公然行凶,还殴打朝廷官员! “小子,是你殴打朝廷官员?” 何辉指着朱允炆问道。 苏秀见朱允炆镇定自若,猜测对方或许有些身份,便不想将事情闹大,起身道:“我看这其中有些误会……” “是我打的人。” 朱允炆很干脆地承认道。 苏秀从未见如此狂妄之人,对方可是带来了衙役,这要闹腾起来,必然会要过堂,到时候是黑是白,可就由不得你说了算。 “好哇,承认便好,来啊,给我抓起来!” “我看谁敢!” 顾三审踏步上前,腰刀出鞘,杀气肆虐开来。 何辉被惊吓地连连后退,一旁的李墩不乐意了,拉住何辉,严肃地说道:“通判大人,他们拘捕,对抗朝廷,按律可以乱棍打死……” “对,对,给我打!” 何辉下令,衙役挥舞着水火棍就上前。 “别闹出人命就行。” 朱允炆退后两步,将场面交给了顾三审。 强横的顾三审哪里会将这些寻常衙役放在眼里,虽没有用刀刃,但用刀背砍过去,也足够将人打个半死。 军人与衙役打架最大的不同就是干脆利索,没那么多花花绕绕,一击致命,废掉再说。 没几个呼吸,一干衙役已躺在地上,哀嚎一片。 “爷,这两位怎么办?” 顾三审还没打够,看着李墩与何辉,眼神中充满了怒火,竟然想要殴打皇上。 “打断一条腿丢出去,自然会有人收拾局面。” 朱允炆的话很轻,却让一旁的苏秀与小寒浑身发冷。 何辉还没喊出自己是应天府通判,便感觉到了一阵锥心的痛苦,咔嚓一声,腿已折断。 李墩吓得瘫坐在地上,裤裆里已湿一片,连连喊道:“我,我乃是曹国公府的人,你们,你们若是对我下手,不得好死!” 顾三审深吸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么快曹国公的人就出面了,只是此人是谁?曹国公府的人自己都记得,却不知还有如此一位。 朱允炆看着李墩,呵呵笑道:“曹国公府的人啊,你与李景隆什么关系?” “他,他是我远方表哥……” “哦,是吗?”朱允炆干笑了一声,对顾三审说道:“断他两条腿,看看李景隆会不会为他出头。”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