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踪_五五九 范子铭成了清风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五九 范子铭成了清风仙 (第3/4页)

是唐五代时期最流行的道法。”

    “再说说:出马仙家:他们萨满教‘万物有灵’理论的产物。

    萨满教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有灵性,而动植物的灵性最强,他们可以通过修炼成为仙家,其中最有可能成为的仙家的除家养的动植物外,还有胡、黄、蛇、虎、猬、鼠等类。

    这些动物往往附体在人身上,通过开堂口为人看事解决事来积累功德以便达到其飞天的目的。这些仙家的附体者被成为:弟马、香童,也可直接称呼其为:出马弟子。而他们所受香火的地点被称为:仙堂或堂口。

    仙家附体看事的过程,被称为:出马,出堂。仙家弟马在没有出马意识或为出马时往往回折磨弟马,逼其出堂。而弟马多为有仙缘、冤孽业障、体弱多病者,也有的仙堂是家族承袭。

    而真正的萨满是不供奉仙家的,而这些弟马是没有资格行萨满事的。

    也可以理解为:道士与卦师的关系,占卜命理是道教的重要学术,也是道士必修的课程。而很多没有道教信仰的人却研究易理,从事该行业。在古代卦师都归金道管辖,而历代金道的首领必须是道士,也就是说金道产业链是被道士所掌控的。但这些金道从事者是没有道教信仰,但他们运用的是道教的方术。萨满教与弟马的关系就是金道从事者和道教的关系。

    出马是仙家附体后,人的本身失去自我意识,由仙家上身说话或行法,事后弟马是没有任何记忆、感知和操作能力的;凡是有记忆和感知的,绝非真正的出马仙。

    有一些出马仙就会说到我为什么有感知和记忆?那其实是他的潜在意识,并不是出马仙附体,出马仙附体都会捆窍,捆窍了还怎么会有感知、记忆、操作能力呢?

    还有,扶乩的弟子,又被称之为:僮子、鸾生,而扶乩又名:扶鸾、降笔等,是请神灵附体,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旨意。另外,还有一些僮子也会请神灵附体来行法。而扶乩的过程中僮子本身只有记忆,却没有感知和操作能力。例如:乩降时,神灵会对僮子本身进行物体穿刺,而这些穿刺僮子本身是没有任何痛感。而这个穿刺的过程,和萨满跳大神来挂甲的过程是一模一样。

    至于,跳傩又称:傩戏,由古代巫术演化而来。傩戏也是中国舞蹈的鼻祖。最后,又由巫术衍化成戏曲、舞蹈、傩戏和道教法事。而跳傩的过程中,巫师需要扮演天神,来达到相应的作用;扮演天神的过程中巫师有感知、有记忆、有操作能力,因为他们就是天神的地上代言人。

    而变神,乃是是道教斋醮科仪和雷法的核心,与出马、扶乩不的同的是:变神绝非附体;同样,也与跳傩不同,变神也绝非代言。

    道教变神在《道法会元》中有:‘元始即我,我即元始’的记载,就是说:是与神合二为一,既有感知、有记忆、有操作能力,也有主观意识。而法师在行法的过程中就是神,绝不是神的代言人。

    现在,你对出马、扶乩、跳傩、变神、潜在意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了吧?

    那么我们就言归正传,道教天蓬法是如何治理仙家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天蓬法,也要对出马仙家做以定位。

    天蓬法以北帝派北帝伏魔功为内炼,以天蓬尺法为外伎,以诸符咒罡诀及各道法为程序。天蓬法的功效非常多,如:治妖魔鬼怪、治疗恶疾和精神类疾病、消灾解厄、避免鬼怪干扰、消除自身及他人业障、驱逐飞禽走兽等……

    另外,还有一年避非、两年避兵、三年避鬼之说。

    能有那么多的功效,是因为天蓬法的法理认为:这些问题都是鬼怪作祟,对于这些妖魔鬼怪,天蓬法有驱逐、收擒、降服、度化、斩杀等方式进行整治。

    整个天蓬法体系中有神明多达百余位,每位神明的职能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整治恶毒妖魔就要请曲右将军,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而出马仙家,首先的定位就是:畜生道和魔灵道众生。

    《本起经》中,有将到神入禽兽为:畜生道,同时也讲道:杀伐不止、为祸三界为魔灵道。所以,首先定位的是这些出马仙家为‘魔类’。

    《度人经》中道魔有:天、地、人、鬼、神、阴、阳、病、妖、境十类。十魔中:天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