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命_第125章 辩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5章 辩论 (第2/2页)

和要不要实现,是两回事情。”

    蔡文微微犹豫了一下,想了想,陈肖说的开山挖河,如果举唐国全国之力,当然可以实现,但是话又不能乱说。

    你把全国之力投入到挖河上面,那其他方面遇到事情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蔡大人,我当然知道,我所说的事情,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您可别忘了,天下可不止有我们大唐国,您难道忘了秦国了么?”

    “当年,秦国一统天下,而后又出现分裂,当时秦国四面受敌,但是当时的秦国三世之君,力排众议,宁愿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宁愿背负千古骂名,万世之污,也要举全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

    “虽然此举让秦国国力倒退数十年,甚至还在国内引起了动乱,但是又如何?万里长城修成之后,环绕秦国九州之地,让秦国哪怕受八国环绕,依旧不动如山,依旧是稳坐当今天下第一国的宝座,以一国之力,镇压八荒。”

    “而现在的秦国之君,秦国之臣,秦国之民,每年都要给秦国三世君修碑立传,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痛恨之情。”

    “而学生之所言,挖通禹州沙河与川州汾水河,实在我大唐国外无强敌环绕,内无叛乱饥荒之下的太平盛世,并且所需消耗,远远比不上秦国万里长城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而一旦两河挖通,不仅能够有机会根治川州数百上千年来的洪水灾害,甚至还能缓解禹州数百上千年来的干旱,造福两州百姓。”

    “同时,一旦河流挖通,还能形成水中航道,促进两州之贸易。”

    “蔡大人,您也是在朝为官,应该知道,川州每隔多久就会发生一次洪灾,每一次洪灾,又会造成多少百姓死亡,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造成多少良田被淹,颗粒无收,朝廷每次需要颁发多少救济粮草和银钱。”

    “或许一年之所耗,比不上挖通河流所需,但是两年呢?三年呢?十年呢?百年呢?”

    “别忘了,还有禹州之地,禹州之地常年干旱,几乎每隔两三年,都要经历一次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大旱,如果挖通河流,以川州之水补救禹州之旱,将会拯救多少禹州百姓?又能给朝廷节省多少救灾钱粮?”

    “一年不够,那就两年,两年不够,那就三年,三年不够,那就十年,十年不够,那就百年。”

    “我大唐国已有六百多年开国历史,这六百年来,耗费在川州和禹州之上的钱粮,恐怕不要说一条河,就算是十条河都挖通了吧?”

    “这怎么能够是荒谬之论呢?蔡大人,你等在朝为官,难道不是应该为百姓谋福的么?如果当今皇上觉得此等举动耗费国力,那不应该是你们这些官员死谏的时候么?就因为你们觉得困难,所以就觉得荒谬?”

    “今天你我觉得此事困难,所以觉得荒谬,所以不去做,那明天,他人也会觉得此事困难,也会觉得荒谬,然后也不去做,后天,还是有人会觉得此事困难,也不去做,这样一直拖下去,拖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恐怕到时候耗费的钱粮,早就能够把河流挖出来了吧?”

    陈肖无语了,自己给出来的方案,虽然有些大胆,但那可都是陈肖从前人那里学来的。空白贴纸的斗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