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第7/13页)
就不要去听。 在皇宫之中保命的诀窍就是少说多做,也少去打听少去编排主子。 毕竟皇宫之中耳目众多,你永远不知道隔墙会不会有耳。 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最好避免所有危险的可能,就不要去打听不要去听。 一众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之后显隆帝凝神望着袁天师,沉声道:“袁天师现在可以说了吧。” 只见袁天罡点了点头道:“贫道预测到了天机。这一次不是窥天机,是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轰隆,一瞬间显隆帝直是觉得脑子翁的一炸,整个都要不好了。 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直接降给了袁天罡? 不知怎的,显隆帝竟然觉得有些发酸的味道。 唉,为什么上苍降下旨意的时候不是直接降给他的呢? 他可是根正苗红的天子啊。 身为天子不应该是第一个接受如此重要的信息吗? 为何听到的却是一个神棍? 此时此刻显隆帝的内心是相当不平衡的。 但是没有办法啊,事实就是如此。 所以哪怕此刻显隆帝的心里再不平衡,也得心平气和的去听袁天罡讲述。 “上苍怎么说...” 说这话的时候显隆帝的声调明显都有些开始变了,再也没有了半分君王的威严感。 “未来或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而且是个异姓人。” 袁天罡一字一顿的说道。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这个人是谁?什么时候?” 这些信息点袁天罡并没有一次性的说出来,所以这让显隆帝不是很满意。 要知道这些都是他十分关注的点,说了和没说完是两个概念。 袁天罡这个老神棍,当真是懂得张弛有度。 一开口就有要拿捏显隆帝的意思。 当然,显隆帝不可能任由其进行拿捏的。 如今他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他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不怕会有意外出现。 “陛下莫急,贫道只知道这个人姓赵,也只是有可能。” “姓赵?” 赵洵? 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赵洵。 因为在大周,赵家论显赫唯有雍州赵家最盛,也就是赵洵他爹成国公赵渊这一家。 但是如今成国公已经被显隆帝除去爵位,赵渊和其后代子孙理论上讲跟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说赵家有可能谋夺李家江山? 凭什么? 就凭赵洵? 显隆帝觉得很不服气,进而进行确认道:“天师真的看清楚了吗,真的听清楚了吗?会不会有假?” 对于显隆帝而言,确保国运昌隆,确保江山稳固是他的责任。 哪怕他追求个人修为境界的提升,也必须要保证国家不折损在他的手里。 这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实现了其中一点后,另一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实现。 如今显然国运问题是显隆帝更需要关注的点。 如果他不能确保国运昌盛的话,很可能接下来他将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结果,那就是朝代更迭。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远统治下去。 这点显隆帝十分清楚。 历朝历代,基本上皆是如此。 要保证国运昌隆,前提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统治基础。 在这点上大周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大周的统治根基是士绅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所以哪怕是一些贵族起了叛乱之心,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读书人是最容易笼络的群体,只要给他们赏赐点小恩惠,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跑来冲你摇尾巴。 一直以来,显隆帝也是秉承了祖训这么做的。 他很清楚即便得罪任何人都不能得罪缙绅。 读书人是大周皇朝的统治基础。 读书人... 猛然之间显隆帝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如果说读书人是大周王朝统治的基础,那么能够撼动他们统治的不就恰恰是读书人吗? 如果读书人全部去选择支持新君的话,岂不是意味着大周王朝和皇室就被他们摒弃了?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显隆帝直是觉得一阵的后怕。 “不不不,这不可能...” 显隆帝一时间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整个大周朝廷面临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身为大周帝国的掌舵人,他此刻确实压力山大。 读书人除了信奉当今朝廷,还有可能信奉谁? 显隆帝在内心提出了这个问题,随后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书院。 一直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