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第9/13页)
人。 仅仅从数量上也可见一斑。 山长在挑选弟子的时候,会将资质平平的弟子放入外室弟子之中,而将那些天赋异禀有过人之长的放入内室弟子之中。 内室弟子这么多年来也就七十二人。 据说赵洵是山长所招收的最后一个内室弟子,也就是所谓的关门弟子。 赵洵的身上究竟有着一股怎样的特质,能够让堂堂山长都对其另眼相看? 显隆帝真的不知道也不清楚。 迷迷糊糊之间显隆帝对于赵洵这个人简直是十分痛恨了。 以往他还只觉得赵洵是一个目无君父的人,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目无君父,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大周皇室的统治。 若是其取而代之创立新朝,免不了会对前朝宗室凶狠报复的吧? 毕竟他跟显隆帝之间的过节不可谓不深。 赵洵的怒意和愤怒是写在脸上的。 但是若不是山长出手,显隆帝真的应该直接毙了他。 可惜,可惜啊。 现在是没有机会了,赵洵如今整日躲在终南山里,显隆帝即便派出最强大的大内高手联手也很难有机会将赵洵直接杀死。 赵洵要想上位有哪些先决条件? 显隆帝能够想到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获得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当然不是哪些所谓的世家子弟,而是寒门。 寒门读书人如果能够选择支持赵洵的话,赵洵还是有能力掀翻大周皇族的统治的。 毕竟除了官学科考这一条路,读书人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经过私学却书院就读。 这个书院未必是终南山之中的浩然书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书院。 在显隆帝看来浩然书院确实是一个毒瘤,他的存在让天下百姓争相效仿,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书院。 一开始这些书院是并不被大周朝廷所认可的。大周朝廷认可的只有朝廷的官学,即太学国子监,以及地方的州学府学县学。这些是一个系统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大周朝廷而源源不断的输送所谓的人才。 可是书院却不然。 去书院读书的大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他们从书院学成之后有可能会选择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入仕,当然也有可能放弃这个想法,从此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读书人。 不怕人富有,就怕人有文化。 一群这些有文化的读书人在天下游历,时而聚集在一起探讨一番学术问题,这真的是很叫人觉得发狂。 显隆帝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天下推行了路引制度。 反是离开原籍所在地去往别处游历的人,必须要手持路引才行。 没有路引的人若是遭遇官府盘问提供不出有效的辅助证明证据的话,是很有可能会被直接丢入大狱中的。 这么做也是为了震慑那些为所欲为的读书人。 读书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去胡思乱想。 若是他们本人胡思乱想倒也就罢了,偏偏他们会带动其他人一起来胡思乱想。 这可就真的是要了亲命了。 那些老百姓有什么见识啊? 即便他们心中真的对朝廷有所不满,最多也就是在背后嘟囔几句,骂上几句而已。 可是如果被那些坏心眼读书人一番鼓弄,情况恐怕就会不同了。 这些读书人会尽可能的描述朝廷的坏处,甚至会刻意的把这些缺点放大。 原本朝廷可能并没有他们描述的那么坏,但是被他们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之后就变得人所不耻了。 显隆帝都能够想象出这些读书人的丑恶嘴脸。 所以他是严格禁制严格打击这种读书人在江湖上游荡的。 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虽然显隆帝对此的态度很坚决,但是有些时候仍然无法确保事情完全像是他预想中的那样发展。 因为读书人们可以借助在一些当地有名的望族世家之中,为他们充当门客。 如此以来就可以解决所谓的风险。 当然这样的危险也不小,那就是有可能这个望族突然出事突然倒台了。 如此以来这些个读书人就得再度开始颠沛流离的日子,他们必须要重新寻找到一个合适的靠山,必须要重新寻找到一个落脚之地。 毕竟他们并没有其他的本领,无外乎是多读了几年书。 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吃饭。如果没有依靠的话他们吃饭都会成问题。 所以对这些读书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停的更换世家望族然后投入其门下。 对他们来说这些世家望族就是一些免费的长期饭票。 有了这些世家望族在,他们就不会挨饿。 很多时候显隆帝都在想,读书人真的是一群可恶的家伙。 为我所用的时候尚且倒也罢了,但是他们仍然会隔三差五的给你添乱。 若是其不能为我所用,那带来的所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