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朝会毕,许雍恐成冤大头 (第4/5页)
谁也不敢确保这数十万人里会出多少极端的人。 归根结底,许奕此番是在借大势而行罢了。 金銮殿内。 整个朝堂议事始终一言不发的薛宝瑞自太师椅上缓缓站了起来。 谢绝了大量官员的搀扶后,薛宝瑞寻了一名小太监,低语几声后便站立在原地静静地望着官员们离去的身影。 不一会儿的功夫。 小太监折返回来,恭敬行礼道:“老大人,陛下在御书房等您。” ...... ...... 紫宸殿御书房内。 正德帝斜靠在龙椅之上,仰头看向房顶。 目光中有着说不出来的复杂神色。 就这般静静地望着房顶不知多久。 直到殿外传来太监们的禀报声后,正德帝方才回过神来缓缓起身。 眼神中的复杂神色,随着正德帝的起身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薛宝儒在太监的搀扶下走进了御书房。 正欲行礼之际。 正德帝直接制止道:“薛先生无需多礼,还请快快入座。” “谢陛下隆恩。”薛宝儒微微拱手道谢,随即便有小太监搬来一把太师椅放置于御案对面。 直到太师椅搬来,正德帝方才缓缓入座。 待薛宝儒入座后,正德帝微微摆手挥散了御书房内所有太监。 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御书房内便只剩下曾经的师生二人。 “先生不远数千里远道而来,可是为了许奕?”正德帝开门见山道。 身为薛宝儒曾经的学生,正德帝又岂会不知薛宝儒的顽固程度。 薛宝儒微微摇头道:“是也不是,准确来说,老臣是为了以工代赈以及吕在中而来。” “吕在中?”正德帝脸上闪过一抹诧异。 为以工代赈而来很容易理解,毕竟许奕做到了多少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 这里面固然有吕在中的功劳,但在正德帝看来,主要功劳还在许奕身上。 薛宝儒点了点头回答道:“正月里老臣收到了一封吕在中的亲笔书信。” “那信中有着一些吕在中对儒家文化新的见解,老臣观之大受触动。” “若是不能与之坐而论道,恐此生最大憾事啊。” 薛宝儒的话九真一假,信件是真的,儒家文化新的见解也是真的。 但什么不能与之坐而论道,恐此生最大憾事却是假的。 薛宝儒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头将真实目的全盘托出。 偏偏,九真一假最是容易让人信服。 正德帝微微点头,并未在此事上过多的纠缠。 反而是话锋一转,问道:“昨日晋王为许奕求取陈留郡王爵。” “今日朝堂之事,先生全程目睹。” “依先生之见,朕是应该封许奕为陈留郡王,还是应该封许奕为燕王?” “此地只有你我师生二人,先生无需顾虑,畅所欲为即可。” 薛宝儒闻言拱手道:“陛下容老臣思虑一二。” 正德帝看似是在请教,但偏偏最后一句话却堵死了薛宝儒所有的退路。 薛宝儒沉思片刻,脑海中不断地整合着所有已知消息。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许奕就藩是大势所趋,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现如今摆在薛宝儒面前的只有陈留郡王与燕王这两种选择。 从本心上讲薛宝儒是希望许奕能够去陈留郡就藩的。 一来,陈留郡是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清河郡与陈留郡本就距离不远。 以许奕在赈灾中的表现,若是许奕就藩陈留郡,北方的经济文化以及世家的实力极有可能会再上一层楼。 二来,则是皇位之争,郡王是不能争夺皇位,但若是这个郡王有着嫡子身份,而太子仅仅只是一个庶长子呢? 若是这个郡王获得了北方所有世家的拥护呢? 双重因素之下,正德帝必然会慎重考虑皇位问题。 但从事实上来讲,大周朝现如今最需要的便是边关的安宁。 而当今皇子中最适合的便只有许奕一人。 片刻后。 薛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