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世家 (第2/3页)
扯出一尊帝都的公卿远亲,那可不就叫人绝望? 最鲜明的例子。 就熊氏与屈氏。 这两家儿就是一支血脉下传下来的不同世系。 陈胜弄死陈郡的熊氏长房,熊氏旁支都还没来得及吭声,扬州那边的屈氏就反手给陈胜送了一整个杀手团过来,差一丁点将把陈胜车翻了。 当时若非有李斯这个同样出身大世家的“行内人”给陈胜解释来龙去脉,只怕他都被人给杀上家门了,都还弄不清楚到底是谁人在向他下手。 这里边的水,岂是一个“深”字儿就能形容的? 这也是为何陈胜在红衣军入主徐、扬两地之后,并未第一时间对两地世家大族下手的原因。 同样也是那日在晏清殿下,韩非明知汉廷的力量到底有多强,还会说出那样的话…… 同时对徐、扬两地的世家大族下手,无异于捅九州最大的马蜂窝! 内里的意义和后遗症,决计比先前李信叩开洛邑城门,还要深远! 毕竟姬家人,说白了也就只是九州最大最强的世家。 而且即便他姬家人坐着天下共主的位置,能不能尽起九州之力,还两说。 而这些真正掌控九州统治权力的世家大族联合,是一定能尽起九州之力! 当然,也仅仅只是这样了…… 汉廷诸多高级官员选择背叛自身阶层,对此事三缄其口,这其中固然有着汉廷内部向心力在起作用。 但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这些高级官员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对于徐、扬两地的世家大族的下场,持悲观态度。 他们不认为徐、扬两地的世家大族,能在汉廷现今的强大力量下掀起多大的风浪! 就算他们能串联其余各州的世家大族,里应外合一同向汉廷发难,也很难撼动汉廷对九州东南四州的统治。 如果其余各州的世家大族,还有胆量、有余力来捋汉廷的虎须的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令他们不得不垂下高傲了几千年的头颅! 那就是——汉廷并非是缺他们不可! 这句话连他们自己都感到荒谬,若是传出去,定会引来九州所有世家大族阶层的耻笑。 但他们身处其中,对这个认识却都十分清晰、且异常笃定。 世家大族能在九州存在这么久,依靠的当然不只是和君王博弈的手腕。 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存在,能维护君王的统治! 准确的说,大多数时候,只要君王不对他们起歪脑筋,那么他们的利益和君王的利益,就是一致的,都是割穷鬼的韭菜! 没了他们,君王的政令连都城都出不了。 就遑论统治九州大地、牧守千万庶民! 所以即便偶尔有英明的君王,连消带打的整垮了几个世家,也不过只是将那几个世家的权力和财富转移到其他的世家手中,与大局无补。 甚至就连许多姬姓宗室王侯,在就藩之后,都会逐步加入到世家大族的体系中,与世家大族共进退,一起与中枢博弈,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是世家大族有恃无恐的底气! 你看不惯我? 我不伺候了还不行么! 辞官还不放过我? 那你有能耐就整死我!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真能整死我! 但哪有怎样呢?一个我倒下,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接着恶心你! 什么?不用我们? 那请把我的眼珠子挖出来挂在门上,我要看着你亡国! 但在汉廷,这一套完全行不通! 稷下学宫这个他们一直都清楚不可小觑,但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太小觑了的王廷机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破了他们世家大族维持了几千年的知识封锁,并且逐步成长为一个完全可以替代他们的庞然大物! 他们不辞官。 下边都有的是稷下学宫出身的能吏,眼珠子发绿的盯着他们屁股底下的位置不眨眼。 敢辞官? 中午官寺就把地拖干净了,等着迎接新官上任了。 下午特战局和司法吏就上门儿盘查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