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永昌_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统天下(shan)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统天下(shan) (第2/3页)

魄的垂下了头颅。

    “哐当。”

    不知道是谁先抓不稳兵刃,坠落在地。

    霎时间,乒乒乓乓的兵器坠落之声,便连成了一片。

    “俺们降了!”

    “……降了!”

    ……

    是日,蒙恬与陈刀合兵一处,扫平函谷关周围所有反抗的雍州军。

    扫荡结束之后,蒙恬将十五万雍州军降兵,移交陈刀的虎贲军看押。

    自己连夜率红一军十五万将士,穿越函谷关,直奔咸阳而去……

    只可惜,嬴政提前一步得到赵佗回报,先蒙恬一步率残部弃咸阳城,向陇西方向遁逃。

    大汉西进战略,大胜!

    ……

    成都,阴雨绵绵。

    温暖如春的明堂之内,刚刚赶回成都的周勃,跪坐在火塘旁毕恭毕敬的向刘邦会汇报着陈胜同意他们南迁的条件。

    刘邦听着他的汇报,手里无意识的往火塘里添着柴火,面上阴晴不定、时喜时忧。

    不多时,周勃回报完毕,刘邦将一壶温好的酒浆递给他,自顾自的说道:“前两日,乃公从行商口中得知了一个事情。”

    周勃双手接过酒壶捧在手心里,疑惑道:“是末将能知道之事吗?”

    刘邦微微颔首:“与你也有关。”

    周勃连忙揖手道:“请大将军明示!”

    刘邦沉吟了片刻后,忽然轻叹了一声,低声道:“汉军大举进驻沛县,拿了吾等父老家小。”

    周勃大怒,抓着酒壶就想掷于地,可这股子突如其来的怒意,就像是混进了别的什么东西,怎么都到不了勃然大怒那个高度,也没有理直气壮的底气。

    “这……”

    他不知该作何评价。

    讲道理,汉王捉拿他们父老家卷,的确有些不爷们,不够光明正大。

    可这事儿真要论起来,好像也是他们不讲道义,归降大汉后复叛在先吧?

    犯上作乱者,本就是累及三族的大罪!

    于是乎周勃只能战术饮酒,沉默以对。

    刘邦用眼角瞥了他一眼,心头失望之余,还有些许冷意……这样的反应,他这几日已经见过不只一次了!

    “以你看来,汉王的条件可还有得商谈?”

    他深吸了一口气,尽力平心静气的与周勃商量:“百越之地凶险、杀机四伏,八万兵马委实太少了些,不足以支持我等立足,且丽先生追随乃公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乃公如何忍心将其斩杀?”

    周勃微微苦笑道:“大将军,似这样的话语,末将面见汉王殿下当日,就已经说过,但都被汉王殿下一口回绝了……依末将看来,这已是汉王殿下的底线,他既亲自领兵赶到江州,便足见其势在必得之心,再在这些小节之上诸多纠缠,恐其恼羞成怒之下,会直接挥兵杀将过来啊!”

    刘邦灌下一口酒液,浑浊的酒液打湿了他敞开的衣襟,面容说不出的阴郁。

    其实对他而言,这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但面对陈胜那近乎命令般的强硬条件,他心头又总觉得恼怒、不甘!

    我的人。

    你说杀就杀?

    我的兵马。

    你说留下就留下?

    在你陈胜眼中,我刘邦到底是何物?

    周勃用余光偷偷打量他的脸色,多年的交情,令他多少能够猜到一些刘邦的想法,小声劝解道:“大将军,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忍过今朝、以待来日,总有扬眉吐气之时!”

    刘邦晃动着酒壶与他碰了一下,仰头再次灌下一大口闷酒,而后才苦笑出声:“乃公今年四十有六、形销骨立,而汉王今岁才双十出头,正直鼎盛之年,我等今朝这一走,哪还有来日?”

    周勃怔了怔,刘邦要不提这事,他都已经忘记了汉王今岁才二十出头这个令人又惊叹又无力的事实!

    他跟着灌下一大口闷酒,由衷的感叹道:“昔年黄巾起事、席卷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九州,何其壮阔也!可谁能料,最后竟叫一黄口孺子成了事?”

    刘邦亦感叹道:“时不予我,奈若何!奈若何!”

    就在二人长吁短叹之时,一名谒者快步入内,跪地双手将一竹筒高举过顶:“启禀大将军,汉中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