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商税税率 (第1/2页)
西洋人离去之后,秦牧却坐在窗前,考虑着通商事宜。 对于商税、和地点等问题,也成为了秦牧要考虑的事情。 地点嘛,其实非常好选择。 现如今江南江北已经被国防軍控制了,而最好的通商地点、试验田,便是松江府上海县了。 这里也是后世《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开辟出来的第一批通商口岸。 随着上海开埠之后,上海的发展可谓是一跃千里、日新月异,发展速度更是极为罕见。 因此,地点选择没有什么疑问。 不过对于商税的税率问题,以及怎么征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大部分钞关税征收都是固定额度征收,而坐商商税,则是按照三十税一。 其实严格来说,对于坐商三十税一的税率,不算太低。 毕竟依照货物价值算,成本也包含在内,收取总价值的3.3%也不算太低。 而且,坐商都是在一个地方的商铺,大部分门面不是很大,营业额也太不上太大。 而且坐商久居一地,自然经常与本地的商税征收人员打交道。 若是遇到坐商货物价值判断不清的时候,就容易给税收征收人员以便利,容易从中进行贪腐之事。 毕竟这个年代,没有一套完整准确合规的现代会计制度,对于货物价值判断没有一套标准。 而反倒是行商,或者流通南北的大商贩之类的,钞关税并没有征收多少。 这个年代,不依赖于京杭运河的商贩,大部分都很少缴纳钞关税。而商税,与当地吏员贿赂一二,便能够蒙混过关。 因此,商税一事确实是非常头疼的。 即便是到了后世,五口通商之后,在内陆地区也只是实行有些粗暴的厘金制度。 而厘定制度的确立之后,确实给晚清时代,提供一个非常大的增加税收收入额渠道。 厘金制度,大体分为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两种。 坐厘相当于这个年代对坐上征收的商税。 而行厘,大概和这个年代的钞关税、常关税类似。 而厘金制度刚刚实行的时候,各省的税率也都不是很高。诸如上海等地,每千文征收三十、四十文左右。湖南每千文征收二十、三十文左右。湖北稍低,每千文征收十二文左右。 税率低,倒是和这个时代三十税一大差不差。 不过晚清时代的厘卡设置,却是远远超过这个年代。 晚清时代,因为平定发匪、捻军缺饷银,厘捐局等都是各自自行设立,厘金也打斗自征自用。 因此,厘捐局厘卡更是设置非常密集,甚至达到了“五里一卡、十里一局”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厘捐局非常密集,所以税收也非常多,足以让湘军、淮军等軍队得以茁壮成长。 不过这样的厘金制度,弊端却非常多。 可惜碍于没有合适的计量方法,致使厘金制度一直实行到民國时期,到了蒋光头的时候才得以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现代税收。 不过这个年代,秦牧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