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两百九十三节 夷夏(2) (第2/2页)
直有一个阴霾,萦绕在所有人的头顶——现在,丞相与士大夫执政共治天下。 但,将来丞相代汉之后呢? 一个新的强势帝王上位,大家如何面对? 共和执政的体制还要不要了? 即使丞相大度,愿如太宗皇帝,依旧如故事,许天下大臣执政共治之。 但是丞相的儿子、孙子呢? 一旦有一位想要尝试一下乾坤独断,试试一言兴天下,一言乱天下的爽快。 天下该怎么办? 反抗? 还是服从?! 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到了数十年甚至百年后的危险。 只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更没有一个人敢将这事情捅到台面上。 直到今天,直到此刻,丞相将之写到了《天下时报》上,公开在所有人面前,还给出了答案——天子者以天下为公,安能以天下视为一家一姓之物?以天下为一家一姓者,古所谓之独夫、民贼是也,是天下共击之,四海共除之也! 不止如此,这篇文章,还点出了君臣关系的要脉——士大夫抛妻子,弃祖坟,而出仕天下,岂是为一家一姓之利?是为天下之利也! 又说:天生蒸民,为之置君养治之,然天下不能一人治,为之置官分治之,故官,分身之君也,是故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也。 细细的回味着这篇文章,越回味,贡禹的内心就越激动,同时也越忐忑。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今丞相以此文而告天下,其意乃是一以贯之的……” “自永始以来,丞相之志,便在与革新天下,变易社稷……” “是‘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之事……” “乃‘民重君轻’‘国重于家,公利高于私利’……” 这些都是赤裸裸的摆在台面上的事情! 共和执政、州郡学苑、开放舆论与思想,鼓励工商,禁止蓄汉人为奴,及至在州郡也推行共和之制。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所有人都知道,丞相肯定是会代汉的。 原因很简单——哪怕丞相不愿意,他的部曲、属官、妻子、儿女也会推着他去做这个事情。 天下人也不可能允许刘氏无功天下,却居于丞相之上——讲道理,其实刘氏退位让贤,乃是最好的结局,倘若等到丞相去世,丞相的子孙上台再来退位让贤,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所以,贡禹不能不去考虑一个问题:“丞相这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呢?” 三十六计里有一计就叫引蛇出洞。 想了想,贡禹就站起来:“不管了!” “天下事,安能畏首畏尾?!” “大丈夫岂惜此身?”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总能让人忘记生死,不惧艰险,赌上性命乃至于宗族去博一把。 …………………………………… 丞相府。 张越目送着夏义领着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安息人离去。 这是刚刚抵达长安的,安息正使,据说乃是本代安息王之兄,叫什么奥德罗斯。 此人是去年抵达的汉家控制范围,然后被张越晾在西域那边,直到今年准备从陆路拓土身毒,才下令让其来京。 不得不说,这安息人还有点意思。 一上来就知道低头,主动认汉家为上国,就差承诺愿意年年朝贡,乃至于割土献城了。 其要求嘛,当然是希望‘上国仁德,发天兵于安息,解下国之困厄’。 “安息人看来是被李陵逼到穷途末路,无路可走了……”张越心里想着从各个方面汇总来的情报,忍不住在心里给李陵点了个赞:“李少卿果然没有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呀!” 宙斯之鞭的名头,如今连长安都知道了。 真是威风八面,连陇右李氏都因此沾光不少——李陵现在在安息那边的所作所为在长安的士大夫贵族眼中,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之道了。 尤其是他强迫匈奴人改姓司马氏的举动为他加分许多。 以至于,太学中有些太学生还写诗来赞誉这位曾经的叛臣、降将,如今的大魏皇帝。 “去将卫尉请来……”张越对着身边人吩咐:“告诉卫尉,带上漠南都护府与凉州、并州刺史部、河湟节度使及西域都护府的义从报告来……” “诺!”身边的一个文官点点头,就退下去。 此人刚刚走到丞相府的门口,就迎面撞到了贡禹。 “贡令君……”他连忙上前行礼。 “许令吏……”贡禹见到此人,立刻笑了一声:“丞相可在府中?” “在呢……”许令吏笑着道:“不过,丞相遣下官去请卫尉来丞相府议事……” “哦……”贡禹点点头:“令吏且去……” 便提起绶带,走向丞相府的大门。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门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