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 赌约达成 (第1/2页)
老朱带着一众应试举子下田劳作的事,终究是如他所愿的传遍了天下。 报纸发行虽局限直隶。 但天下漕运行商皆绕不开此处,自然就在两月之内,通过悠悠众口,将天子重农的刻板认知传扬大明。 到这时,距离报纸发行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从最早一批抵京的举子到达之日起算,整整三个月的轮转辛劳,着实是替朝廷六部五寺解决了诸多“疑难杂症”。 除了要求的老卒卸甲还乡的迁户和安置,老朱早已批复,只是受限于人手或银两不足积压在六部的奏书和预案,也几乎处理一空。 见此,老朱也难得宣旨,下令罢朝三日。 给连轴转了三月的朝堂众臣们三日的休沐假期。 毕竟如今送到御书房借的奏书,有八成都是朝野各省府上奏,请求拨人的。 实在没什么看头。 只等敲定这些应试举子各自的去处。 这批从老朱转到六部,又从六部一股脑安排地方处理的诸多奏书和预案,自然就有人帮各省府操办了。 而就在所有应试举子试用期满,通过考核的这天。 朱标按常升的建议下达诏令。 在东宫中,为所有应试举子设下庆功宴。 时隔两三月,再次在东宫齐聚时,这帮来自天南地北的应试举子们的脸上都挂上笑容。 他们穿着都差不多的常服。 虽然还有多人互不相识。 但经过了同样的磨难与考验,彼此之间都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大多也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域和性格的隔阂了。 虽然他们的脸上都还带着些稚嫩。 但相较于两三个月前的自己,他们都清楚,自己和过去是怎样的天壤之别。 当他们抵达晚宴的会场时。 看到的是这样的模样。 东宫里最大的空地上,中间堆砌了诸多的土灶,上置不少碗碟和几盆调教,周围以许多木架将空地分隔,上置如水产市场般的运输用木箱,里面切切实实的装着不少海产。 但也有一大批的木架上,摆放着许多蔬菜。 众多举子们看的都觉眼熟。 仔细一瞧。 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种下的那些蔬菜吗? 不过相较于两个月前,他们此时都能坦然面对,甚至上前看看这菜新不新鲜。 而朱标也在此时走了出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3166 “免礼。” 朱标站在专门为他垒起的的高台上,看着下方的举子们,举着一个铁喇叭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 在场的举子们脸上都浮现出了一抹笑容和敬意。 三个月时间。 他们每个人都曾与太子殿下接触,也常常同太子殿下一同下田耕作。 更时时受到太子殿下的鼓舞和关心。 这让这些举子们在了解太子殿下秉性的同时。 不仅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更折服于太子对每个臣子都给予了尊重,甚至有错也不苛责,而是鼓励与帮助弥补的宽阔胸怀。 “一晃三月。” “孤还记得诸位第一次到东宫面试时窘态。” “到如今,只需再稍加磨砺,你们都可称之为朝廷肱骨,中流砥柱了。” 一番感慨和激励的话语。 直听的下方的举子们心神摇曳。 也不知是那个举子带的头,就听有人喊道:“愿为太子殿下效死!” “对,愿为太子殿下效死!” 整整三个月的接触。 再加上此时的氛围感染,这些举子们这会当真是愿意把心剖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