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2章 阶级分化 (第2/2页)
这孙子一心想当圣人。 “怎么教化?”唐奕反问。“像你昨日那般教化?” “呃”程颐一顿。“那是他们没学过孙孟之道,若是有知,当知观澜之地不得乱闯。” 程颐到现在也不觉他做错了什么,唐奕也不生气,“那且问天下间,学过孔孟之学的人十之有几呢?” “这” “即要教化万民,首先你要把自己当成‘万民’,有些东西,是你在书本之中学不到的。” 程颐辨解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先帝也言,书中自有人间百态,还有什么是学不到的?” 唐奕被他说乐了,这是书呆子的典型自负。 “不说别人。”唐奕换了个严肃的姿态。 “孔子周游列国,看尽世间百态,方能立地成圣。” “孟子本身就出自民间,尽尝百姓疾苦,又游历诸国,才有了万世之名。” “你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身边的人就都是有才有名的文人雅士。说句不好听的,你可能连茄子是不是长在树上,稻米是不是有壳都不知道,就想高屋建瓴,教化万民?” “孔孟尚要行万里路,方知天下事。你坐在书院里,喝着茶就把这世界看透了?这么说,你比孔孟还有本事?” 程颐被唐奕问得哑口无言,一时间觉得唐奕说的对,但又不知道对在哪儿,要怎么去实践。 唐奕平静地看着程颐,现在,他不但不气这个学生,反而有种想笑的冲动。 为什么? 因为他正在见证历史,改变历史! 如果,今天没有唐奕说这翻话,可能二程永远也想不到这个问题,他们依然会继续着自己成圣的梦想,依然梦想着所创之学会教化万民。 可是,缺乏底层的社会实践,理学注定远离“万民”,反而成了文人专独的学问,成了披的是“以理治世”的外衣,行的是“愚民愚众”的管教工具。 不懂民而言治,不懂商而言税,不懂兵而言军,不懂恪物而言宇宙洪荒! 根本连什么是万民都不知道,用一千多年前圣人对万民的理解去套用当下的百姓,这就是扯淡! “至于你,我为何不顾斯文” 唐奕见火候差不多了,就把话题带到了最开始的问题。 “这里面的东西很复杂,感情更是用语言说不清的。” “你若真想知道答案,就到军营之中,与这些你一直都看不起的军汉们同吃同住一段时间,自然就懂了。” “到那时,再把你的所见所感融入到你的学问中,那才是真正的教化万民之学!” “” “程老二!”唐奕玩味地看着程颐。 “学生在!” “昨天打了你,确实有失师礼。” “” “这样儿吧,给你点好处,当做补偿。” “什么补偿?”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寸步不离的跟在我左右,不论财税、战略,只要是我懂的,你随时可以问,我随时都会答。” “当真?”程颐眼睛锃亮。 开小灶啊!这好事儿哪儿找去。 “当真!”唐奕笃定道。“我唐奕说话还是算数的。” “哦,对了,可以把你哥也一并叫来。” (未完待续。)苍山月的调教大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