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 从水泥中得来的思考 (第1/2页)
看了书评,我笑喷了.... 兄弟们,你们这脑洞开的有点大... 汝南王再牛逼,他也进不了皇宫内苑和苗贵妃来一下子啊! 还有狸猫找太子的...只能说,我都没想到,你们赢了。 里面确实有事儿,看得细一点儿就能看出个大概。只不过.....等着吧! 之所以没点破,是因为剧情还没推到那一步,这只是一个像邓州营一样的“坑”。 —— 程颐拿着大锤有点懵,心说,你这是折腾什么呢?四四方方好好一块“泥巴”,刚塑成形,你就让我砸? 可是,既然唐奕说了,那就砸呗。 砰的一声砸下去,程颐差点没疼死,两只手震的,大锤直接就撒了手。 忍着疼低头一看,程颐被打击到了,我有那么废吗? 就见那“泥板”上只留下一个白印儿,连块渣子都没掉。 边儿上的沈括可不管程颐疼不疼,猛的一喜,往手上淬了口唾沫,搓了搓,捡起大铁锤,抡圆了就砸。 好吧,他也不比程颐强到哪儿去,大锤也脱了手,也只敲出一个白印。 只不过,沈括一点儿都不懊恼,反而大喜过望地叫道:“神了!” 唐奕满意地一点头,这个规格的水泥已经就算合格了。 转头看向呆愣愣的程颐,“知道有什么用了吗?” 程颐不答,依然盯着泥板发呆。 他在想,怎么只这一会儿的工夫,泥巴就变坚石了!? 唐奕则道:“我来给你算笔帐吧!” “建屋用的青砖现在的市价十文左右一块;修城用的砖比建屋的大,成本也高出几倍,要几十文。” “条石,从开采到砸成形,再到运输,一系列的成本比青砖还高。” “而这种水泥,用的是随处可挖的粘土和极为常见的石灰烧制出来的。烧窑的石炭也很便宜,一窑几千斤,成本不过百文。” “你来算算,这样一窑能顶多少青砖、石料?” 程颐更加的说不出话来。 唐奕继续道:“你认为这是无用的泥巴,可是你再想想,水泥烧之极易,用之极便,且可随意浇筑大小形状。如果把这东西推广开来,大宋子民用之筑城修路、构建民房,能省下多少耗费?又提高多少效率?那么,这不起眼的泥巴,会把我们的生活改变成什么样子?” 程颐缓缓点头,转头对唐奕深施一礼。 “学生受教了!” 他是觉得,真的小看唐奕,小看这泥巴了。 唐奕摇头不受。 “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 “怎地?”程颐不解道。 “我说的关键,不是这所谓的水泥有多厉害。” “那是什么?” “是水泥背后的人。” 唐奕凝重道:“你想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这水泥不是我弄出来的,而是一个普通窑匠......” 程颐拧眉不语,还是不太懂唐奕的意思,连边儿上的沈括和几个窑匠也都低头沉思唐奕到底要说什么。 “我且问你。” “你说,一个高居庙堂的文臣,和发明了水泥的窑匠比起来,他们对大宋百姓所带来的福祉,哪一个更大?” 当然是窑匠。 程颐不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