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改革规划(可以跳过) (第1/3页)
送走埃利奥特之后,周晨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办公室,思考着对方的来意。 今天的谈话,并不代表着,双方立马达成了交易。毕竟,政策的更迭和利益的输送,都没有那么的简单。这并不是买白菜,你有白菜,我给钱,就立马成交了。 这一场各怀鬼胎的试探,只能代表着,双方就大致的意向,达成了一致。 埃利奥特出价用10%的收益,换取周晨的改革支持,取消医保中,对于药物的限量供应条款。 周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没有反对,只是通过多拿一颗药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可以谈,得加钱。并且,他狮子大开口的,一下要了40%。 谈判嘛,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本来不寒掺,也没什么特殊的。 可是,令周晨没想到的是,尽管已经清楚的看到了对方眼神里的厌恶之情。可是,对方居然满口答应了下来。 说实话,这并不会让周晨一下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反倒是立马让他提高了警惕。 尽管,医药行业属于高额的暴利行业,可40%的条件,绝对还是足以让绝大多数公司毫无利润可言。 就算是打破限购令后,埃利奥特的产品销量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可是,在这40%分成的条件下,这销量的提升,绝对拉不动他们利润的增长,反而大概率会使得公司的净利润大幅的降低。 并且,这个影响,将长期存在。 一个决定,不符合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却被公司高层,果断的同意。那就只有一种原因。 埃利奥特有另外的打算——卸磨杀驴。 不过,巧的是,周晨同样有着自己的算盘。 医疗政策,的确是要改的,不改不行。 甚至,小打小闹,都估计没有什么作用。这个行业,需要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性改变。 对一个这么庞大体系进行改革,本来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情。因为这场革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太冗杂了。 若是在之前,上千种药物,对应的,是上百家医药企业,这上百家企业,关系着数十万人的就业岗位问题。背后,甚至牵动着数百万的家庭。 这还只是针对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解决的是就业问题,本质上是产业链的长度和覆盖面的问题。尽管这是个难题,但也还不是完全无法解决。 但针对需求侧的改革,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 哥谭的常驻人口,有两千多万。一旦开始改革,造成了医疗系统的挤兑和波动,两千多万人的看病问题,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届时,因为没有办法即时得到治疗的人们,会像山顶滚落下来的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形成一片雪崩,呼啸而至,掩埋一切。 到那个时候,无论政府有什么后招,都会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走形,而改革,也将宣告失败。 捋清楚了困局,周晨仰头躺在椅子上,思考着手中可以用的棋子,和接下来的安排。 其实,在第一次见到朱医生的时候,他的心里,便隐约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 实事求是的说,如今的哥谭,其实需要的,不是高端的医学技术。 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固然能大大的降低死亡率和重症率。 可伴随而来的,其实是对整个社会体系的高要求和高投入。 专业的医生,培训时间,是很长的。一个普通的医生,从学习到上岗,往往要经历5年到8年的时间。这么长的培训学习时间,意味着需要足够多的人才储备,相当程度上的工资待遇或者社会地位,以及对于相关产业的配套支持。 比如,医疗设备的更新研发,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构建;针对不同的病症,需要研发对应的药物,这需要极强的科研能力,等等。。 这些医疗资源,哥谭有没有呢? 有的。 哥谭,其实一定程度上,聚集了最顶级的医疗人才。这一点,从法尔科内的器官移植医院中,就能看出来。器官移植手术,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任务。 能大规模,大批量的完成器官移植产业链,抛开是非对错不说,其背后的技术力量,是很可怕的。 可是,这种资源,对于目前的哥谭来说,有没有用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