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6章 新都杨氏的决断 (第2/2页)
监说了吗?” 十二叔抢先开口,杨广恩才落座,也来不及喝一口茶说:“魏公受命,是将朵甘都司变成四川行都司,眼下职责未全,自然无法南下。而且最近,朝廷对于重庆布政司的规划已经下来,南充以南的大片土地,已经划入重庆,重庆南部的播州改为遵义府,并入黔地,由此可见,朝中准备将滇黔二地禁锢起来……” “真不出兵?难道就这么看着黔国公他们闹腾?” “重庆已经增兵了。”杨广恩摇了摇头,“湖广也有增兵,大明完全不在意滇黔乱起来。听魏公的意思,陛下最近一直在找地方练兵,眼下已经选定了两个地方。” “练兵?疯了吧!朝中大臣岂能答应?”杨广恩大兄怒拍桌案站起来,“首辅那边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吗?” “如今新都堂中,止剩下七叔廷中一人撑着。”六叔公叹了一口气,“二叔廷仪已经发辽宁流放,三叔四叔一个去了关西担任吏员,一个被征往广西担任吏员,五叔如今人在北京,听说年前被征入皇家军事学院,此去便是从军,或许哪日再见,就已经物是人非了。云南回迁的部分,已经分崩离析了。” 六叔公的感慨,让他们脸色一沉。 杨氏内部也有分支,杨廷和这一支是从江西迁云南,再从云南北迁进入成都新都的。 而六叔公这一脉,主要是在杨廷和父亲发迹之后,从江西过来投奔的联宗,主要负责给新都堂主持西南的生意。 但现在,新都杨氏四分五裂,杨廷和高居首辅,但籍贯已经被落在了顺天府,按照皇帝的意思,独立成顺天大兴堂,算是和新都堂切开。 然后二弟杨廷仪收受宁王贿赂被流放辽宁,这辈子算是卡死了。 跟着牵连的还有其他几个兄弟。 皇帝给面子,在当时吏员还是贱业的时候给他们按着发配,一个去了关西,一个去了广西,虽然以后只能在本地打转,但勉强是活下来了。 最后一个因为得有人看祖坟,所以皇帝特赦了。杨廷中就只是一个县癝生,现在就连癝生的身份都给废了,要不是杨廷和的家产留下来了,杨廷中只怕这辈子都得惨淡过日子。 所以,杨廷和拦不住皇帝的决断,本身他家人落在皇帝的把柄一堆,要秋后算账又有何难? “广恩啊,就不能想想办法吗?咱们滇黔的商路……” “时也命也。”杨广恩看着久未开口的四叔哀求,只能苦笑摇头,“四叔,与其想滇黔商路,不如谋一下朵甘的商路。魏公这边越快处理完检地事宜,就越快能发兵朵甘。 方才,我们已经与群山羌人首领们达成契约,十六寨倾全力支持四川开拓带路,大明带上枪炮修路西进朵甘,只要顺利,三五年之后,朵甘、昌都、青海连城一片,四川人口,足够支撑起一座两千万的布政司。” “等等,这一次修路,是用什么?” “自然是水泥,绵州那边已经在建设水泥生产基地,年底就能全力生产,明年就能凑够修出一条大道的物料,并且还能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只要修到馆觉去,当地的护教王投降,商路就通了。” 杨广恩的话,让六叔公手中拐杖敲了数次,内心纠结挣扎片刻后说:“朝廷有什么条件?” 朵甘的商路一旦开通,朝廷绝对会在上边征税。 对于经常偷漏赋税的士绅而言,给朝廷上税,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能上税,只是放不下这点特权。 特权阶级没有特权,那还像话吗? 但现在,滇黔土司作乱,商路不通,钱赚不到不说,朝廷最近扶持了不少官办纺织厂,待遇给得那是顶好,很多人挤破脑袋都去应聘,他们多年签下来的绣娘,也去了不少。 为了和朝廷竞争,钱花了一堆,结果一算账亏得难受。 朝廷有路子将这些蜀绣卖出天价,可他们出了四川就发现,朝廷在北方各地都设了一堆纺织厂,让工部工匠打造了无数机械,二层楼的木制提花机见过吗? 蜀中最大的纺织厂全算上,一台都没有。 而朝廷,已经在北方官办厂铺开了,效率是原先的三倍。 然后织出来的蜀绣,再发去给顶级绣娘缝制和增补,就给这些绣娘以前半辈子都赚不到的工钱。 皇帝拿着恐怖财力碾压四川,他们没有退路,打又打不过,竞争又不行,皇帝能一声令下调集全国工匠,赏官身、赏钱、赏土地,一项技术成熟,立刻铺开,以国家的力量强行干预地方生产,他们这些地主不过散沙,跟着玩个屁? 所以,该挨刀,他们也认。 不能在跟着卷蜀绣了,卷不动的! 所以,面对。六叔公希冀的目光,杨广恩笑了笑说:“移民。”倦鸟落旧林的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