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交易 (第7/7页)
是论岁数,我们并不比他大多少,从小一块摸爬滚打长大的,等到长大诚仁,他的名声显于诸侯列国,你我与他相比却藉藉无名,不止是你,我心中也是很不服气的。如今看来,他确实是比你我高明啊。” 掩余钦佩地道:“天生神力,勇冠三军,那也罢了。个人的武勇功夫,江湖任侠,倒是人人佩服的角色,可是万马军中,哪有什么真正的万人敌,个人武力再如何了得,也无关大局。可是,他小小年纪,心机智谋如此深沉,不但能在卫国站住脚,经过一次伐吴兵败,如今短短时曰又聚起数万大军,而且……居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在鲁国秘密建立了一支军队,掩余对他,如今真是心服口服了。” “四哥……” “嗯?” “你变了很多。” 掩余默然片刻,一笑:“每个人,都象河流中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磨砺的多了,才会圆润起来。我也有自己的志向,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失败,我才明白,我空有一腔雄心,却没有那样的雄才大略。胆识、心计、眼光、谋略,这些方面,庆忌样样都比我强,我这个叔叔,输得心服口服,既然命运注定我成为不了一国之君王,那我就做一个扶保雄主的能臣干将吧。” 他把双眉一挑,傲然道:“掩余自信,这点本领还是有的。咱们兄弟,又有哪个是庸才?” 烛庸注视他良久,叹道:“四哥既然这样想,烛庸还有何话说?好!咱们便去艾城投靠庆忌侄儿,伐吴国杀姬光、报家仇消国恨!” 两个人的手紧紧搭在一起,两人相视一笑,掩余又问道:“庆忌侄儿的信你都看完了?我们要尽快赶去卫国,而他却会赶来楚国,催请楚王发兵,于明年三月一同伐吴,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复国成功的希望便大增。这件事你我一定要办成,当初数万雄兵,你我实力尤在侄儿之上,如今惶惶似丧家之犬去投奔侄儿,如果连这件事也办不成,还有何脸面见天下英雄?” “四哥说的是,不就是引伯嚭之兵给楚国制造点麻烦,逼着楚国与伯嚭正面交战吗?” 烛庸说到这儿不禁恨极,牙齿咬得格格作响,隐忍片刻,才忍住了气道:“楚国君臣鼠目寸光,心胸狭窄,不知利用时机,联合你我重创姬光,却在那里一厢情愿地打算坐山观虎斗,坐视我们与姬光兵马交战,盼着我们两败俱伤,真是愚蠢透顶。楚国上下,竟无一人看得出当前形势么?他楚国外强中干,虽有二十余万大军,却散布在广阔的疆域上,姬光兵来,如铜锥刺布,以一点对一面,看着是楚国强大,实则难抗一击。等你我身死,姬光的兵锋就要指向他了。” 掩余淡淡一笑:“所以说,私心一重,就蒙蔽了人的神智。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当初我不是存了自立门户、与庆忌争功的私念,又怎么会被楚人利用,以致凄惨如此?如果当初便与庆忌合兵一处,凭咱们的实力又何致让庆忌侄儿绞尽脑汁向列国寻求帮助?唉!不说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必再提。你我商量一下如何让楚王引火烧身才是正经。” 他抿了抿嘴唇,思索着说道:“我方才已经仔细想过,如今伯嚭驻兵于巢、舒一带,每次来攻,我们都退进大别山去,他们不敢深入,怕楚人抄了他们后路,便退了回去。我以为,我们这次可以集中残兵,做誓死一战的姿态主动进攻,诈败之后不再退回大别山,而是逃向楚国向西、向北的各处城池。 如今将近冬季,我们不愿退进山里,也属正当理由,不会引起伯嚭的疑心。伯嚭的目的是你我的人头,见你我兵败,他必然追来,我们可以引着他逃向桐城、荒浦、龙书、南冈一带,这些地方楚国驻军并不多,不会令他过于忌惮。我们引伯嚭人马攻城掠地,烧杀抢掠一番之后,我等便向英氏、鸡父、汝清一带逃遁,假道郑国往卫国艾城去。 他们一路追来最好,即便不追,这一通烧杀抢掠之后,除非楚王是死人,否则决不能不有所表示,只要他发兵与伯嚭正面交锋,那么庆忌侄儿到了楚国时,再促请楚国一同发兵讨伐姬光,便是顺水推舟的事,要容易多了。” 烛庸目光深沉,听他说完闭上眼睛仔细思考片刻,忽地双眼一睁,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之色:“四哥,我们被楚人害得这么惨,就这么走,我不甘心。” 掩余盯着他,正容道:“烛庸,大事要紧,不可感情用事,楚人的仇,等咱们伐吴功成之后再说吧,现在切不可因小失大,坏了庆忌的大计。” “四哥,我不是想坏了庆忌侄儿的好事,我只是想……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把火引到楚人身上,那么为什么不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烧不死楚王那个小畜牲,也得燎了他没长齐的毛,出出你我心头这口恶气。” 掩余一愣:“烛庸,你有什么妙计?” 烛庸阴阴一笑,把头凑过去窃窃私语起来。灯光把两人的身影映在墙上,狭长变形,就象一头正在围着垂死猎物张口大嚼的恶狼…… (未完待续)月关的大争之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