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 封君大将 (第2/2页)
”此时一人来到南平君身边,道:“临安方向有大量兵马来袭,我方初步探察,应是鹿台君所部。” “援军?兵贵神速啊……”南平君轻语,扫视一眼已死去的栎安君,道:“只可惜,他们晚了一步。” “传我军令,所有兵马,整军厉卒。” “诺——!” 一位位副将抱手道。 …… 此时,一片天地,有一支精锐之师,夜以继日,直扑秦国而来。 他们正是由鹿台君率兵赶来的临安援军。 “大将军,前方十里处,便将正面秦国南平君所部。”一位副将抱手。在他面前有一位将领,赫然又是一位封君大将,鹿台君。 临安五大君侯之一。 此时的鹿台君,眼神在观察前方… 大王得知秦国太尉一事,遂令他率军驰援,只是,据他们所知,栎安君所部可谓是四面楚歌,危机四伏。 希望还来得及。 “栎安君所部,状况如何?”鹿台君问道。 来将语气骤然停顿,心境起伏不定,不知该如何回应,递上一份竹简。 鹿台君皱了皱眉,见对方神情,心中顿生不好,看向竹简内,手掌忍不住用力,紧撰着竹书,“还是来晚了一步。” 这段时日,他们马不停蹄赶来此地,没成想,还是来晚了。 此时,他又想到了一事,问道:“通海侯所部,战事又如何?” “刚传回消息,通海侯重创,水师…几乎损失殆尽…” 闻言,鹿台君沉默了。 可,握着佩剑的手掌,显露出来青筋。 前后折损七十万兵马,这对于临安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更明白其中的严重性。 “众将听令。”鹿台君抬起手臂,下令道:“所有兵马以城池、关口、要隘为守,以防备秦军反攻,没有本将军的军令,不得擅自出兵迎击。” 众将眉心一闪。 “没听明白?”鹿台君语气一冷。 “末将明白!”一位位副将抱手。 “大将军。”一位使卒快跑而来,呈上一份布帛,道:“秦军太尉,邀请大将军赴约。” “秦太尉?”鹿台君皱眉,打开布帛,上面只有一句话,是秦国太尉邀请他赴约的帛书。 “呵。”鹿台君轻呵。 顺着前方看去,便见一支兵马声势浩荡的抵邻两军阵前,纵使隔了很远,也能看到有一位身披甲胄的将领,来到两军阵中央。 “来人…” “大将军,秦军狡诈,万不可赴约。”一位将领道。 “是啊大将军,一旦出了差错,我等万死也难赎其罪。”一位位将领开口阻止,道。 鹿台君扫视众将,道:“我虽未与秦太尉有过见面,但从其行事作风,便明白此人乃心高气傲之辈,况且,栎安君生死不明,我作为多年故友,又岂能无动于衷?” “可…” “不必再说,即刻遣人准备。”鹿台君挥手道。 “这…”副将迟疑,可,见大将军决意已定,也不好再说什么,当然,他也阻止不了大将军,只好抱手道:“诺!” “末将派人,与大将军随行。” 许久,两位封君大将,南平君与鹿台君,面对面驾马而立。 “秦国太尉,你我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列阵初见。”看着对方,鹿台君二人交谈了片刻,旋即话锋一转,说道:“不知我栎安君何在?可是否还安在…” “死了。” “死了?”鹿台君眼神一凝,也在这时,秦军方向有数位兵卒抬着一具尸体到来,见此一幕,心头暗凛。 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而下一刻,证实他心中所想。 南平君看着对方,“栎安君,虽命丧于我军,可,终是一代君侯,我本欲安葬,然而鹿台君到来,便将栎安君之遗体,交还给贵国。” 看着栎安君的遗体,鹿台君眼神变得冷漠,临安起兵至今,还是首位封君大将丧命于敌手。 可是,这可是栎安君啊。 封君大将。 这样的人物,整个临安也没有几位,可眼下,同为封君大将的栎安君,竟折戟于秦… “南平君!”鹿台君声音一沉。 “大将军,我方发现,有一支骑兵异军突起,直逼此地而来。”这时一位副将在他耳边轻语道。 “龙骑。” 鹿台君眼神收缩,凝视着对面的秦国太尉,道:“南平君,两国伐交,才正式拉开序幕,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最后的胜利家。” 南平君回道:“或如鹿台君所言,好戏,才刚刚开始,正戏…可还没上演。” “我们撤。”鹿台君挥手。 在军卒的护送下离去,随行兵卒带回栎安君的遗体。 “大将军,眼下龙骑也将随后汇合,且,我军威势正盛,何不乘胜追击及锋而试?”桑絮等一众将领驾马到来,道。 南平君听到了桑絮的话,但他没有回应,只是看着临安大军的方位… ……觅忘尘的大秦风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