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请帝出兵? (第3/3页)
丞相独孤浩渺忧心忡忡。 “外援?”临安王神情僵硬,沉声呵斥:“寡人,多次向秦国发国书,可这秦帝,充耳未闻,国书犹似泥牛入大海,至今未有一次回函,你让寡人,在何处去寻找外援?!” 众人闻言,脸色不好看,虽然恼怒秦帝,可他们也明白,这秦帝,压根没有掺和进来的举动。 或者说,秦帝还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 “日前,臣听闻,秦国典客丧命于夏国,且毙命于夏国将领之手,我们或可以此为由,使秦帝出兵。”独孤浩渺提议道。 但此话落下的瞬间,立即有朝臣冷呵道:“秦帝若想出兵,早就出兵了,只怕是另有所图,居心不轨。” 独孤浩渺看去,“无论如何,也不论秦帝的目的是什么,但我临安,必须请得秦帝出兵,否则,我大临安,独木难支,可真就堪忧了大王。” “这…”众人张了张口,却无法反驳,也不曾想到,曾几何时,临安与秦,还是殊死之敌,不死不休,哪想而今,竟又要倚仗秦国, 若要让他们开口请秦帝出兵… 实在让人难以启齿。 临安王手心紧握,很是纠结,哪怕是他这位临安王,也不曾想到,而今,竟到了祈求秦国出兵才能挽救临安的地步。 叹息道:“寡人,明白丞相之意,只是这秦帝,他若真不愿出兵,谁又能说服得了他?!” “寡人愿往京都,说服秦帝。” 这时,忽有一道声音传来,众人的目光看去,便见一位身影到来,见到对方的瞬间,所有人眼神一闪,到来之人,可非同凡响。 一代王者,太衍王。 自从与夏宣战后,太衍首当其冲,是最先与夏交恶,然而,最后可想而知,落到了只能携带宗室,来到这邕安,以躲避战祸,寻求来自临安的庇护。 只是,不成想今天的临安,竟也一样是独木难支,自身难保。 哒、哒、哒—— 临安王从王台走下,来到太衍王面前,两位王者相见,自是惺惺相惜,扶着对方的手臂,嘘寒问暖道:“此事,若能有太衍王相助,必能事半功倍,或可请得秦帝出兵。” 太衍王说道:“如此,那寡人今日,便前往京都,必当说服秦帝,助你我二国脱困,同时,望能大破夏国,力挫这可恶的夏军。” “好!”临安王嘱托道:“寡人这便调令兵马,护送太衍王一行,同时,我临安丞相,愿与太衍王同往京都。” “正和寡人之意。” “如此,那寡人便多谢了。”临安王行礼道:“只是奈何国事当前,寡人,分身乏术。” “大可不必,寡人也明白。”太衍王回礼,“此行,直为请秦帝出兵,不止为贵国,为的…是我太衍。” “这是当然。” …… 邯州方向。 一行军卒护送两辆马车,欲经稽州方向,而远赴中州京都,到那万里之外的秦国都城。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丞相,前方不远,便将抵达秦国边界。”一位军卒,在马车旁的窗户前,说道。 “本相知晓,注意安防。”马车内,一位身影目露沉思。那人毕恭毕敬的回道:“诺——” “此番赴京,也不知能否请得秦帝出兵…唉…”他叹息一声,看了看对面的绝色女子,见她一脸愁容, 容颜之美,美到倾国倾城,无人能视若无睹,无人能无动于衷,哪怕脸颊愁容,也不由让人心生怜惜。 “玉姬美人何必如此,那秦帝正值春秋,未必…是一件坏事。” 可,话语落下,绝色女人也不知是听没听见,呆靠在窗前,望着星空明月,许久,吐出一道忧愁善感的话,“你说,我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件货物啊…” 他沉默了,无法回应。 “前方何处来人?停下!”这时,一道声音在前方传来,一行马车停了下来,一位位身穿玄甲的军士,手执长矛,严阵以待,还有一位边疆将领驾马,制止了这一行人。 “将军且慢。” 有一人走出,将一份早已备好的信函,递给了对方,待对方查验后,这才顺利的通过了关卡,正式进入秦国地界… ……觅忘尘的大秦风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