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60、我们都能歌唱 (第2/2页)
这是何等的壮举。 单靠荆小强一个人,天南海北的慰问演出,能达到这个规模吗? 滚社不可能到处去军营慰问,但这个对鹏圳打工人群的慰问,已经足够诠释温暖了。 文章最后也强调,滚社建立起来的目的,就是在高校青年中树立正确的文艺价值观,也必须要把这种社会责任感当成滚社的创作核心。 所以这里引用了一句《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名言: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它们的每一篇羽毛都闪耀着 自由的光辉” “感谢音乐,给予我们自由的灵魂。” 然后仅仅就这一篇带点社评社论的格调。 其他全都是国际国内音乐新闻、音乐小常识、歌曲推介、作曲作词技巧入门。 在荆小强的建议下,也有一个版面是一些音乐明星的八卦,总要有点吸引人的花边嘛。 他自己都贡献了条关于健身的采访问答,传递一点保养嗓子和练声练气的健身细节。 其实报社那边是太多太多的内容放不完! 光是优秀词谱选登,都只能被压缩到两个版上。 最后跟运动内衣共存的那个半版,就是这一周热门歌曲榜单。 荆小强再三强调他和曹菲的专辑不能全放进去。 甚至连规则都强调为,同一歌手只能同时有一首歌在榜单里,为的是给更多人展现的机会。 同样,这个榜单也具有投票功能,读者可以把这版剪下来,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三名,并添加榜单上没有的一首歌,寄回报社。 成为下期榜单参考之一。 互动就有了。 整个音乐报的发行,在国内迅速掀起一阵音乐浪潮! 除了春晚,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在全国引发这样对音乐的议论! 青歌会都没做到。 因为青歌会的歌曲说到底,还是偏专业性,哪怕通俗歌手唱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高度。 音乐报传递的全都是最基础音乐,有识谱的能力就能跟着那些推介曲谱演唱,有买过专辑磁带,就能跟着歌单找寻倾听。 更主要是在传达一种全新的理念态度。 人人都有歌唱的能力。 有些歌用技巧唱,有些歌用感情就行了。 音乐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高深东西。 所有人都能唱。 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摇滚乐队这些经常听到的词儿,终于在音乐报上能像百渡百科那样看到非常清晰的定义介绍。 几乎全国上下都有点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音乐? 二十年前还在说是靡靡之音的浪漫小调,现在可以成为舒缓情绪,美化心灵的悠扬旋律。 那些热血亢奋的鲜明节奏,可以带来这么强烈的共鸣和刺激? 其实就在五六年前,大家甚至要拉上窗帘悄悄放音乐跳个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音乐报却给出了百花齐放一般的盛大场面。 放声歌唱吧,静心倾听吧,音乐一定会带給你完全不一样的享受。 有关方面其实都有点吃惊的在看待这场音乐变革! 曲老和李团都反复审核过报纸的每个字眼,都觉得没有任何问題,但又比他们想象的要大胆许多。 荆小强把握政策尺度的能力也太强了! 其实不过是因为刚刚走过严管的时代,大家都有点战战兢兢。 荆小强却很清楚从这以后很大程度上就真的是改革开放,不会再走回头路了。 只是从头到尾,音乐报里都从未提到过“音乐学院”,连歌舞团、文工团都说得极少。 通俗流行歌曲嘛,音乐学院从来都瞧不上眼的东西。 自然就没有了联系。 周晴云都打电话来问:“我们沪音不是有了美通一体化新专业嗎,怎么都没有提一下?” 荆小强比老教授都鸡贼:“先看看风向呀,院领导不抵触,愿意领先全國开先河,下一期就提到这个专业,不舒服甚至很反感,我们就不去惹,悄悄的进村,打枪滴不要!” 周晴云哈哈哈:“好!我观察下,但这份报纸真的很好很好,我很喜欢,这两天新生在报名了,后天你带上那个小曹一起来参加开学典礼,也见见你的学生。” 荆小强殷勤:“我晚上来接您去看《当我们年少》,看看我唱得怎么样。” 周教授心满意足:“我还准备自己去呢,好。” 在试水之作《祖国》之后,出口转内展的《狮王争霸》之后。 荆小强终于推出了第三部歌舞剧《当我们年少》。 这也恰恰叠加在了八月底。 进一步夯实了二十岁的音乐歌舞天才,在国内业界的地位。 让须藤纱希都叹为观止了。中秋月明的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