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谋臣,王九龄! (第3/3页)
当然,更重要的是—— “你看过我的万言书!” 王九龄神色震动道。 “能乱中华者,必胡也”,这句话出自他上谏给唐皇的那封万言书,而且一字不差! 可是这怎么可能? 他上谏上唐皇的万言书,乃是朝廷大臣的折子,正常情况这是只有皇帝才能看到的,三皇子怎么看到的? “呵呵,英雄所见略同,我来见王大人,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这件事情而已。” 李太乙沉声道。 王九龄沉吟不语,传闻中,玄皇子不问西东,专断强横,任意妄为,想要什么就会去做,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很不一样。 不过,尽管如此,他的本性还是不愿意参和到皇子之争中。 他真正在意的,只是大唐的安宁而已。 仅凭这翻话,还不足以让他做出某些决断。 “王大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远见卓识,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就像王大人一样,就像在下一样。” “如果我告诉你,几百年之后,整个中土神洲所有的文明不复存在,所有的汉人都沦在异族的奴隶,生不如死,任人宰割,如同蝼蚁草芥般的活着,神洲大地,沦为所有异族的牧场,你会相信吗?” 李太乙开口道。 那一刹那,他想起了过往,想起了上辈子的种种经历,那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绝望的时代。 李太乙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那一刻,就连王九龄都为之触动。 他可以感觉得出来,那种深深的痛苦,绝不是伪装的,而必然是有着深切的经历,那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可是,这位三皇子到底在说什么,他出身深宫,从未远离过京师,连这京师之中的百姓养活一家子,每年需要多少银子,多少口粮都未必知道。 他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感受? 那一刻,王九龄对于这位三皇子的看法完全改变。 然而这一切,李太乙却并不知道。 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些琐碎的“日常”之中,还以为边境发生的事情,就和过去上千年里的差不多。 如果所有人还不惊醒,还没有人意识这一点,那么后世那可怕的一幕就会再次重演。 中土神洲,所有人都将会为此付出前所未有,最可怕,最惨重的代价。 “和平不是妥协来的,百姓希望太平可以理解,但是以战求和,才这个时代最好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和平。” “大唐周边的夷狄表现得越安静,他们的野心就越大。而且就算议和,他们的野心也足以吞象。” “平静,只是假象!” “王大人,我知道第一次见面,你还还难相信我,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能做到哪种地步,但我原意倾尽有,尽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个时代,去消弥那众人都看不见的危机!” 李太乙目光熠,浑身爆发出了一股令人信服的慑人气势,隐隐显露出嵘峥的一角 “王大人,你愿意和我一起吗?” 最后一句话,李太乙望着监牢里的王九龄。 那一刹,就连王九龄也为之动容。 尽管荒廖,尽管两人以前甚至素未谋面,尽管这位三皇子的狼藉名声天下皆知,不知道为什么,但王九龄却相信了。 他可以感觉出来,三皇子所说的一切,都是出自肺腑,是真情流露。 “哎!” 一声深深的叹息,王九龄闭目,心中此起彼伏,突然想起了许多事情。 他自幼文武兼具,经人提点才有入京挥斥方遒的抱负,但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主张朝野上下,居然无人认同。 不得已,他彻夜未休,上了一纸万言书,然而没想到,就是这纸万言书,被唐皇一怒之下押至刑部地牢。 唐皇在王九龄心中一直是明君的形象,他也以为唐皇会想通始末,释放他,但时间缓缓过去,却没有丝毫动静,而最后,等来的却是被骄横蛮惯的玄皇子。 满腔热血却无处抛洒! 在三皇子出现之前,这就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死在刑部地牢,永不离开的准备。 一个这样的时代,一个无法舒展抱负的时代,就算出去,又有什么意思? 但是看着眼前的三皇子,看着那种真挚的眼眸,王九龄心中动摇了。 或许,这个人就是他的机会吧! “王大人?” 李太乙微笑,还在等待王九龄的答案。 “我答应你!” 良久,王九龄终于开口道。 地牢外,李太乙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一切和他预料的一模一样。 “我一定会尽快把大人带出地牢,请王大人静侯佳音!” 说完这句话,李太乙满载而归,很快离开了地牢。皇甫奇的人皇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