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9章 这就是个妖孽 (第1/2页)
张信的话一出口,茅草铺的几十名村民,顿时炸开了锅。 这些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还有这种好事?” “卖力气挣钱?俺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大家冷静,谁知道这个半大孩子是不是满嘴跑火车,别是白高兴了一场,最后发现他是在忽悠大伙儿!” 热血上头的村民们,终于逐渐冷静了下来。 张信的年龄,让他们心里的信任度打了折扣。 不要说这些村民,就是茅十六也变得将信将疑起来: “小孩儿,你说了能算?” 张信呵呵一笑:“十六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你,咱们村里的父老乡亲没有一个是懒人吧?那怎么日子会过得这么清苦?” 茅十六重重拍着胸脯:“这个我老茅敢保证,我们茅草铺就算是个孩子,都不吃闲饭,至于日子过得苦………” 茅十六黝黑的脸上,浮起一丝无奈:“……都是因为这该死的地理位置啊!” 张信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个小马扎,递给茅十六: “十六叔,能具体说说么!” 茅十六也是憋屈的狠了,用力一跺脚道: “好,我就跟你说说!” 他也不坐小马扎,就这么站在大门口,跟张信介绍了过来。 茅草铺之所以穷,还真不是因为村民们懒。 相反的,这个村子出来的人,都保持着勤劳简朴的美德。 日子过得不好,主要还是茅草铺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城隍庙,整天吃死鬼。 茅草铺地处东辽和冀北交界处,要矿产没矿产,要资源没资源。 离着营州市足足百多里路,根本一点儿光也借不上。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靠着土地为生。 可惜的是,茅草铺的地多数都在山坡上,产量贫瘠。 有时候辛辛苦苦一年,收成除了自家人混个温饱之外,基本没有多余的。 听到这里,张信截口道:“十六叔,既然种地不行,为什么不想办法种点儿经济作物啊?” 茅十六用力一拍大腿:“怎么没想。前些年公社组织大家,将地里种上了苹果、锦丰梨、大枣这些水果……” 张信疑惑的道:“那应该比种地收入要高的多呀!” 茅十六艰难的挤出一丝笑容:“可是村里离着县城太远,路又不好走,根本没人去买,我们收下来的水果,大多数只能用来喂牲口。” 张信恍然大悟。 难怪茅草铺的村民,将曲俊凯的盗版光碟厂,当成了救命稻草。 苦日子过惯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丝曙光,哪还能不死死抓住的。 茅十六说到动情处,抬起手臂用棉袄抹了一把眼泪,指着被何远带回来的两个村民: “那是俺儿子初九,和侄儿初七,为了每天1块的工钱,天不亮就顶着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去村外的小山包上看守消息树,就这,还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张信沉默了。 每天一块钱,能雇佣到两个壮劳力,顶着刺骨寒风,在山顶一待就是一整天? 这在营州是不可想象的! 他踮起脚尖,拍了拍茅十六的肩膀: “十六叔,要是有人能帮你卖掉水果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