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变_第133章 善后(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善后(下) (第2/2页)


    那孤就摆证据,讲道理,并让生员上书,用天下众生之口,难道还怕堵不住这些清流的嘴巴?

    朱载壡有的是办法让清流闭嘴,但是如何稳住父皇,并让父皇偏向自己呢?这才是朱载壡面临的最大难题。

    摆证据讲道理,对于自己的父皇嘉靖来说是没有用的。

    对于父皇来说,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理。

    塔读@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漕粮一百七十万石,供应内廷的白粮二十万石,合在一块近两百万石,这对于此刻的大明来说,已是个极大的数目了,但是如今全部被毁,抢救下来的一部分也全部浸满了桐油不能再吃。

    要知道田赋是历代朝廷税赋的重头戏,大明朝也不例外。

    朝廷每年在田赋上,单这一项是能征收到近三千万石麦米,早些年能到两千九百五十万石,但这些年流民问题严重了些,收的田赋也就低了些。

    但是这些粮食的用途很多,留给两京中枢的也不过三分之一。

    其中各地的地方上要留下定额的一千二百万石,九边也要抽出七百万到八百万的粮食作为军粮。

    另外有明一朝是两京制度,所以南京还需要分走一百二十万石到一百五十万石。

    这样下来,剩下留给京城中枢的,每年不过八百万石。

    南京仓这一烧,中枢可支配的田赋就没了四分之一。

    所以京城中枢今年的财政吃紧,必然是第一个后续的麻烦。

    并且这些漕粮,要供应文武百官,要供应内廷,要供应京城内外,被毁之后,到时候米价腾贵又是第二个麻烦。

    密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至于粮仓的重新修建,脚夫的抚恤问题,在这两个大麻烦下,都已不能算是麻烦事了。

    这第二个麻烦倒好解决,朱载壡用手摩挲着下巴,脑中思绪转动。

    京城有七座官仓,除了京,通二仓是天子的内外仓,轻易不能抽调外,其他官仓倒是可以抽调存粮。

    同时为防止出现米价腾贵的现象,除了调动存粮之外。

    还可以让山东、河南等省上交的夏税秋粮,全部按本色全征上仓,用来填补存粮空额。

    并且还需严压京城各处粮商,强行干预限制住粮价的上涨。

    因为人都是恐慌性的动物,一件东西上涨得越快,越觉得这个东西稀少。

    那么就反向利用下人们的心态,直接稳住粮价,让粮价保持在四百五十文上下一石的水平。

    如此三管齐下,米价腾贵,造成民怨沸腾这点,朱载壡已是不担心了,到时候上书一封给父皇,把这三策告知了就可以。

    但是如何弥补或是缓解今年财政吃紧的问题,如何让父皇满意起来,这是大问题。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来人!!”

    朱载壡在马背上一声叫喊,唤来了几个贴身的技勇太监,“去,将高肃卿叫来!”

    “诺!!”两名技勇太监当即领命而去。

    张居正在昨天下午法会的时候,就带着任命敕书,赶赴苏州府上任了。

    他是苏松巡抚,公署在苏州府,而高拱是应天巡抚,公署就在南京城内。

    所以朱载壡叫了高拱,打算跟他商量下该怎么处理漕粮被毁之后的财政吃紧问题。余寿的明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