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变_第191章 高忠临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高忠临行 (第2/3页)

心动,便想着让老夫从蜀王那取完银子后,往云南那采买一些回来。”

    “蜀王——”

    朱载壡那后世的记忆中也有着关于蜀王的。

    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

    在后世,他还清晰记得,严世蕃这人,很是爱财,每当他的银子多出百万两之后,便会跟些亲信举办酒会,谈论天下富家的家财,搞出了个首等榜,也就类似于后世的福布斯富豪榜。

    能上榜的必须是现银资产在白银五十万两以上,这只是现银。

    而其中这榜首便是蜀王,就连严家,他自己父子两人怎么能贪,都心甘情愿地排在第二。

    对了,第三就是黔国公云南沐氏。

    也就是整个天下,最富有的三个家族,居然有两个都在西南一侧。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大明的藩王不止一个,但是为何就这个蜀王能牢牢占据榜首。

    这答案,朱载壡知道。

    整个大明的藩王有几十个,其中山西,湖广各十位藩王,河南有七位藩王,陕西则是四处藩王,江西,山东也各有三位藩王。

    唯独这四川和广西都只有一位藩王。

    有明一朝的广西就不去提了,大半的土地是荒芜的,很难发展起来。

    但是四川不一样,这是个天府之国,各种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更夸张的是,这个蜀地的田地多得惊人。

    成都府十一州县的良田,那都是成都平原中的上好水田啊,蜀王府便独占了七成多,军屯两成,百姓一成不到。

    而放到整个四川,单一个蜀王府更是占了差不多六成。

    而整个省,百姓自耕的田地不过是两成不到,剩下的便都是军屯了。

    关键是这蜀王占了这么多田地之后,还不用交税!!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百姓的那两成,就是朝廷所掌握的耕地,也是四川一省田赋的源泉。

    朱载壡南下之前看过户部的架阁库里的大量资料,后来又在南京看了黄册库,虽说不精准,但是现在也足以做个参考标准。

    整个蜀地,朝廷所能征收的田地,是在十三万余顷,也就是一千三百余万亩,蜀王府则是占了四千多万亩。

    那沐家也是一样的,朱载壡在后世看过一本书,这名字还很清楚,《黔国公云南沐氏庄田考》,单单他一家就占了整个云南的近五成耕地。

    整个南直隶,整个南直隶在永乐时期也不过八千万亩,整个浙江征收田赋正常的田地,只有两千六百万亩,作为鱼米之乡的浙江,整个省的田地拿出来,居然都比不过蜀王府!!

    这是何等的荒谬!这是何等的可笑!

    四川的田赋也是很重的,仅次于苏松等地,平均下来每百亩是八石麦米,这征收上来的麦米不过一百多万石。

    而蜀王府呢,是这个数值的三倍多!!

    整个朝廷的官方耕田,不过四亿三千万亩,一年能交上两千四百多万石的麦米。

    他一个蜀王府的田赋能占了六分之一,每年这么多财富进入府中,传到现在这一任蜀王朱承爚这里,已经是第十代,十代的积累啊。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而就这样的蜀王府,居然还要朝廷出钱出粮去养着他!!

    有明以来,尤其是正德之后,整个宗藩的开销,常年占了整个国家开支的近三成,仅次于占了四成的边军年例银,而内府的开销也不过一成。

    就比如说这蜀王府吧,朝廷每年要给蜀王府一万石作为岁支禄米。

    而后蜀王下面的子子孙孙,也需要供养,这个郡主五百石,那个县主四百石,庞大的数目下来之后,单单这些个群主,县主,朝廷就需要从成都广丰、广宁二仓额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