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三百六十二章 舍本逐末,礼乐崩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 舍本逐末,礼乐崩坏 (第3/3页)

两个词,他直接自己翻译成了,大明人能够听得懂的话。

    朕,大明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

    没有人,比朕,更懂翻译!

    于谦犹豫了下问道:“陛下,剩余什么?”

    “社会劳动。”朱祁钰和于谦快问快答了一句。

    于谦叹息。

    他一直感觉陛下另外有一套,基于《国富论》延伸而出的更能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体系,但是陛下就是不说。

    比如胡濙所说的三倍利,则无法无天。

    这句话在渠家人身上应验了。

    朱祁钰不是不想说,是这东西没有社会基础,去强行解释,完全是镜花水月,会曲解它本身的含义。

    李贤呆滞的思索着,他的眼神愈加的明亮,深吸了口气说道:“谢陛下教诲,臣明白了!臣全都明白了!!”

    “就是旅途无事,讨论一下财经事务而已。”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很简单的,一些道理而已。”

    于谦叹了口气,很简单吗?

    看看李贤那个吃力的模样,这一点都不简单啊!

    剥削可以理解,剥削式的积累,也可以理解,但是舍本逐末,礼乐崩坏,却是新解。

    舍本逐末的本来意思是舍弃耕种农桑,追逐钱财微末之道。

    礼乐崩坏的本来意思是礼乐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但是陛下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大家又都能十分顺利的理解其中的意思。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有劳李爱卿,将奏对,一字不差的送到京师去。”

    李贤连连点头的说道:“臣领旨。”

    于谦倒是颇为好奇,胡濙收到奏疏的时候,会不会徒叹一声,自己失业了呢?

    朱祁钰一脸眼神的说道:“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从两个角度去出发。”

    “一,我们确保公共财富,也就是社会劳动,可以再生产出来,即为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二,如果罪恶不被惩罚,善良一定会辜负。”

    “如果循规蹈矩,只能赚取薄利;而违法、掠夺、窃取和诈欺的报酬却异常丰厚;必然人人为恶。”

    “惩前毖后,方可期治平之世。”

    朱祁钰必然要离开南京城,回到他忠诚的顺天府。

    南衙诸事繁琐,朱祁钰也希望李贤能够保住大军的胜利成果,而不是大军班师回朝之后,所有的事情,又回到了原样。

    当然朱祁钰也会留下一整套的方法来确保南京的绝对忠诚,让南衙变成皇帝的形状。

    他来之前是势要豪右的天下,南京城就不是绝对的忠诚,他走之后还是势要豪右的天下,南京城依旧不是绝对的忠诚,那他不是白来了吗?

    车驾停了下来,朱祁钰满是轻松的说道:“好了,我们到了。”

    “李贤你弄明白了这两问之后,好好理解之后,再思索你的十四问奏疏中,剩下十个问题应该有的面目。”

    李贤满是羞愧,俯首说道:“臣惶恐。”

    浪费陛下宝贵的时间去询问问题,却是连问题都没弄明白,最终还是陛下点透了他内心的疑虑。

    其实陛下所说的所有话,遵循的一个基本的逻辑。

    那就是现象、问题、原因和方法,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逻辑,所以陛下能够猜出来他的疑虑。

    虽然他一直在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解决许多问题,但都是生搬硬套。

    在迷茫的时候,他却将下意识的将这个逻辑,扔在了脑后。

    李贤不认为群臣猜测陛下身后有高人的那个说法,他以为认为陛下本身就那么高。

    睿哲天成,英明自结。

    陛下有才那是天生的,只是过去大家都没发现,让明珠蒙尘罢了。

    朱祁钰看着偌大的马鞍山工地,驾步司平整了新的道路连接官道驿路,马鞍山的煤井司远远就能看到,还有烟囱在冒着白气,那是烧燋的烟气。

    叮叮当当的声音和吆喝声混合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烟尘和火急火燎的烟火气。

    这都是当初那些叛军的劳动成果,他们需要服苦役五年,这是惩罚。

    但是服役这五年的时间,如何让他们改过自新?

    朱祁钰又抄了一套方法论,大明皇帝抵达了他忠诚的马鞍山十二团营军营,准备查看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他倾向于有效。吾谁与归的朕就是亡国之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