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于陛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于陛下! (第2/3页)

广是独一档的土司。

    但是杨氏的崇高地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朝廷对他们杨氏的任命,很少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在播州的经营。

    土司也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是有世仇,比如杨氏和水东宋氏、水西安氏之间的撕扯,能够追溯到了唐朝时去了。

    甚至现在水东宋氏,还握着他们杨氏若干先祖尸骨未曾归还。

    而水东安氏若非大军至,他们也是决计不会前来这海龙屯。

    杨爱今天说死扛到底,明天这些水西、水东、思州的土司,就敢投效朝廷,跟着朝廷摇身一变,变成平叛急先锋。

    哪怕是在杨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正统年间,杨爱私自铸造火铳、火炮,被他的弟弟杨文援给举报给了朝廷。

    王骥兴师问罪,杨爱花费了白银数万两,马匹数千,将所有的火器上缴,这件事才算挨过去。

    但是播州宣慰司宣慰同知的官职,也落到了杨文援的手中。

    土司与土司之间相互攻伐极为惨烈,内部倾轧也是兄弟阋墙,父子刀兵相见。

    大明在土司之间也是用尽了权衡之术,多次迁民嵌套,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是杨爱必须要想办法让人都听他的话,那就要找到共同方向。

    “杨宣慰,守城咱们都知道了,你这龙岩山固若金汤,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入城来暂避大明兵锋?”水东宋清犹豫的问道。

    杨爱点头说道:“可,但是健者强手驻扎下囤,也要参与守城之事。”

    宋清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应有之义。”

    宋家也有屯堡,但是若说这固若金汤,还是这海龙屯安全。

    思家的土酋思万安想了想说道:“那么谁和大军沟通呢?”

    杨爱看着这帮人,什么事都让他们播州杨氏做了,要这帮人还有什么用?

    但是眼下的局势,的确需要一个人拿主意,他振声说道:“绣花楼有一丽人,名曰:冉思娘,我将送于大军左都督太平伯杨俊手中。”

    绣花楼,系囤南一道逸出的山脊,其顶平整,这里三面悬崖,仅一面与大城相接,下临腰带岩,地势险要。

    这里是播州杨氏的女子绣花谈情之地,这里的巧娘子,是整个云贵求娶不得的女子。

    也是杨家笼络人心和地方巡按的重要手段。

    “杨宣慰果然舍得。”众多土酋齐声惊呼。

    绣花楼的冉思娘,是冉姓,早就听说是天人下凡之姿,这也舍得?

    杨爱也是无奈,大明已经到了靖远府了,那是王骥靖远伯的地盘,王骥已经在南京被摘了脑袋,这靖远府直接被大军不战而克。

    他能怎么办?

    他只是个土司土酋罢了!

    王骥都兵败了,大军都打到大门口了,他也没办法。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只能舍了冉思娘,送给朝廷去看看情况。

    一个土酋忽然开口问道:“那太平伯杨俊不是杨宣慰的本家吗?”

    杨俊挂的是讨逆副将军印,掌控四勇团营,自从四勇团营南下开始,就有人传闻,杨俊和杨爱是本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种谣言用腚想一想,也知道不可靠,就是为了削弱他们播州杨氏的威望罢了。

    这就是土司。

    在他们看来,大军征讨又能如何?最后还是要走的。

    大不了就是投降耳,抵抗大军,哪有内斗重要?

    播州杨氏的地位太高,还不如趁着大军平叛,把播州杨氏拱下来。

    杨爱颓然的叹了口气高声说道:“一个姓罢了,没关系。”

    人心太散了,这队伍太难带了。

    杨俊在靖远府衙驻扎,这里还有一块当年王骥立下的靖远碑。

    杨俊只感觉的脑袋嗡嗡的一片响,王骥的这块碑和当年太祖文皇帝的碑文,并列而立!

    这王骥何尝有一点点的恭敬之心?

    杨俊怒极愤怒的喊道:“把这王骥立下的碑文给挖出来,砸碎,一个字也不要留下!”

    杨俊的确和他爹杨洪的关系极差,但是他对他爹的战功从来都是仰望的份儿。

    杨洪跟着太宗文皇帝打了一辈子仗,南征北战数十载。

    一个文官封伯,还是依靠养寇自重封起来的伯爵,居然敢跟太宗文皇帝所立碑文并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