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4节 (第1/3页)
“……”胡惟庸感觉龙涎都喷到自己脸上了,唾面自干的苦笑道:“皇上这老底揭的,还真是不留情面……可能也正因如此,他们到了本朝,就极力想避免元朝的遭际,想要恢复宋朝的荣光吧。” “是他们在宋朝荣光,宋朝可不荣光!”朱元璋歪靠在微微摇晃的明黄软榻上,一脸不屑道:“这帮人,其实跟和尚道士没啥区别,念念孔夫子的经,把三纲五常维护好就行了。搞别的,他们都是外行。” “要不怎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胡惟庸附和的笑笑道:“老臣这些年,也深感这些读书人,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真正办事儿,还得靠下面的书吏。” “不是百无一用,是他们就这个用处。你让这帮只读四书五经的儒生,去搞平准资生、农田水利、法律刑名,他们就是外行。圣人没教这个懂吗?”朱元璋便大发牢骚开了: “尤其不能让他们掌兵,咱大明朝的军队要是哪天归了他们管,你信不信?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虎狼之师,不出二十年就要变成一群仗都不会打的土鸡瓦狗。 “这就是咱为啥要开国子大学,设立六学一馆的原因。咱得培养点能干实事儿的人,明白吗?” “老臣完全明白,老臣坚决支持皇上和楚王殿下的改革。”胡惟庸便坚决表态道:“至于朝野士林那边,老臣会尽全力去做工作,让他们接受现实的。” “嗯,有劳胡相了。”朱元璋满意的颔首道:“咱知道这场战役很难,但既然打开了,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等过几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上任,情况就会好很多的。” “是。”胡惟庸颔首道:“老臣也坚信这点。” “嗯。”朱元璋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高兴笑道:“除你之外,咱不想再用任何人当宰相了。” “皇上不至于,老臣终究会致仕的……”胡惟庸受宠若惊。 “呵呵,那还不是咱一句话的事,咱不会让你致仕的。”朱元璋霸道道。 “唉,老臣也离不开皇上啊……”胡惟庸肉麻起来,那绝对是一个顶俩。 君相二人便又说了好多掏心窝子的体己话,一直到宫门口,朱元璋才放胡惟庸下了御辇。 待到御辇进去大明门,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太子,这时开口道:“父皇,情况有些棘手啊,文官的反应,比预想的还要激烈……” “是啊。幸亏胡惟庸现在转了性,不然今天咱们爷仨真要下不来台了。”朱老板郁闷道。 他甚至为此临时修改了圣旨,先将官制改革秘而不宣……不然今天辟雍里,非要炸了锅不行。那样太难看了。 “那官制改革……”朱标试探问道:“要不要先缓一缓。” “不必。”朱元璋却断然道:“今天是怕典礼进行不下去,过了今天就无所谓了。明日早朝便宣布。” 说着他杀气腾腾道:“反正一个蛤蟆也是抓,三个蛤蟆也是抓,谁不服,就跳出来!杀,杀到没人为止!” “唉……”太子长长一叹,知道一场血色政潮不可避免了。 第七四五章 我与楚贼不两立 那厢间,国子大学已经快开片儿了…… “楚王殿下,我儒教是皇家的亲密伴侣,三纲五常,垂宪万世!没有我儒教,你们朱家坐不稳江山的!” “不要恩将仇报,自毁长城!你这样胡搞只会让大明纲常不存,再次亡国灭种!”官员们怒气冲冲,口水都要喷到老六脸上了。 “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的就是你楚王吧!” “唉,你怎么骂人呢?!”老六可算逮到发飙的机会了。老贼不在,他也就不跟他们客气了。便提高声调,匪气十足道: “孩儿们……哦不,同学们,把这些咆哮辟雍的闲杂人等轰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