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5节 (第2/3页)
到我府上住几天,你嫂子随时会发动,张真人在我,放心一些。”老四道。 张寻真现在俨然成了大明的产科圣手、送子娘娘。燕王妃上一胎就难产,把老四吓得要死,所以这回说什么也要张寻真在京里多留几日,帮媳妇接生了再回龙虎山不迟。 “哈哈,四哥放心,我叫她明天就过去。”当着四哥的面,老六说的很硬气,好像他能做得了人家的主似的。 “好,太好了,那俺就放心了。”朱棣却相信他一定能搞掂,高兴的一溜烟下了楼。“外头怪冷的,别送了。” “四哥,你……”老六看着他的背影想说,你直接找她多好。或者让母后、大嫂甚至五嫂说这事儿,都比找自己强啊。 可这话,他说不出口,丢人。 第七四七章 第三支箭 翌日早朝。 百官还没来得及一起弹劾楚王,先被朱老板的一道旨意震惊了。 吴太监拖着长腔的宣读声中,文官们只觉天雷滚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道圣旨是关于官制改革的,简而言之三句话,一是永久取消吏员编制,所有吏员改为事务官。 从吏员到事务官,并非只是换了个称呼那么简单。 因为第二句话是,现有官员改称行政官,行政官必须有事务官的经历。 也就是州县长官佐贰必须起于事务官,也就是原先的吏员,打破了原本官与吏的界限。 放在以往,官员们对此肯定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朱老板,诸多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中的一个罢了。 但第三句话,让他们没法付之一笑了。因为朱老板给了一个三年的筹备期,三年之后,官制改革才开始执行。 而三年之后,正好是第一批国子大学生毕业的时候…… 把这三条串联起来解读,显然这官制改革,与昨日宣布的教育改革、科举改革是配套的。三箭齐发,才是这次大改革的全貌。 官员们满脑子的疑问,我们这些人该怎么算,难道也得先退回去当几天吏员?是不是以后只有大学生才能做官?那大学生又是从哪里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蹦出来,把官员们的脑袋搅得嗡嗡。 结果后面集体弹劾楚王的行动都大失水准…… ……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待吴太监拖着长腔说完,文官们便争先恐后道: “陛下,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臣也有本奏……” 几乎除了胡惟庸和几位大佬外,上朝的文官人人有本,此起彼伏的奏禀声好一阵才停下来,就跟报数似的。 按例,朱老板应该挨个询问所奏何事,然后被点到名儿的大臣,便出班将所奏内容,简单禀报一遍,听取皇帝的处理意见。 一个完了,再接下一个。 但面对着满堂蛙声,朱老板却没按常理出牌,而是苦笑一声道: “这么多人有本要奏,咱听个三天三夜也听不完。这样吧,老吴,你将他们的弹章收起来,等咱看完了再说。” 文官们登时给整不会了,还没应变,便听胡丞相高声道:“遵旨!” “……”文官们彻底傻眼了,这就是不给说话的机会啊! “皇上,恁也不想彻底得罪天下读书人吧?”那些年轻气盛的言官,哪能受得了这鸟气,便有人要强行开炮。 “不得咆哮朝堂!”胡惟庸却断喝一声道:“皇上没允许开口,谁敢多言?!” “胡相?!”言官们满腔愤懑,他们一直敬重的胡相,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再多言一句,当值御史记下来!”胡惟庸沉声道:“按君前咆哮论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