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9节 (第3/3页)
界寺的幌子招摇撞……哦不,是受人尊敬。” “也对,怎么说也是个金饭碗。”老六点点头,不复多言。 大概吃了八人份的晚餐,道衍才打着饱嗝,一抹油光的嘴唇,饱了。“舒服,好久没吃这么好了。” “大师随时可以来打牙祭。”老六笑道:“回头让人给你办张饭卡,本王不在时,你可以去食堂吃饭。” “多谢殿下。”道衍高兴道谢。 …… 两人又移步书房吃茶,道衍对楚王书房的摆设十分感兴趣。 且不说那门类庞杂的书籍,单说那长筒的望远镜,可以转动的大球,还有巨大的帆船模型,都十足十的夺人眼球。 “没事,随便看,随便动。”见他想转转那个大球,老六便微笑允许道。王者就是这样大气。 道衍粗大的手指一推,便见那大球便绕着一根通轴转动起来。他看上头的图案和字样,有大明、日本、暹罗、波斯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名,还有一些诸如‘佛郎机’、‘阴基利’、‘髪兰溪’之类,听都没听过的地名。 朱桢立在他身后,准备给这和尚一点小小的地理学震撼。 却听道衍一脸惊喜的问道:“这个是地圆仪么?” “我擦……”老六差点劈叉。若是搁在一年前,他八成要问道衍一句,‘大师你也是穿越来的?’ 不过现在他对古代科学史已经做了深入研究,这才不至于大惊小怪。不动声色问道:“大师知道大地是圆球?” “嗯嗯。”道衍高兴的点点头,指着书架上一套书籍道:“缘督先生的《革象新书》,家师也曾教授过贫僧,真乃世间大学问,可惜不为士林重视。没想到殿下还有涉猎呢。” “哈哈哈,大师真是博学啊……”老六从书架上拿下那套《革象新书》道:“此等华夏之瑰宝,竟险些被埋没于寂寂,幸好家师博览群书,向本王推荐了它。” 在去年之前,老六一直以为,古人是坚信天圆地方的。但去年为了编写教材,开始研究梳理现有的学术成果时,他赫然发现,中国的天文学家,早就已经知道大地是个球了。 且不是张衡那种‘地如蛋中黄’的简单描述,而是经过科学的观察和计算,严谨的论证得出的。 唐朝的僧一行、元朝的郭守敬,通过对中国领土南北两端北极星高度的测量,发现不同纬度北极星高度得不同。 元代耶律楚材,又组织人记录开封城和中亚寻思干城的月食。发现开封城的月食时间,要比中亚早一更半。通过东西不同地区月食出现时间不同,发现了经度的存在。 所以,在大规模测量得出科学数据之后,元代的赵友钦,也就是道衍口中的缘督先生,在他的《革象新书》中总结说: “测北极出地高下,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 通过经度差异与维度差异,论证出了地球是圆。 且这也不是什么一家之言,而是当时在天文学界公认的常识了。 据此元朝的天文学家,还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球仪。 朱桢虽然没见过实物,却在宋濂等人所编的《元史·卷四十八·天文一》中,找到了明确记录: ‘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几十年前,元朝的天文学家就制作出了地球仪,而且是用经纬度制作的地球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