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7节 (第3/3页)
海啸,跪迎洪武大帝。 洪武皇帝在金台帷幄升座后,先是冷冷扫一眼文武百官,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彻底服帖了,这才朝阶下的吴太监点点头。 吴太监便拖长声调,宣读上谕曰: “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 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譬堤防之将决,烈火之将燃,有滔天燎原之势,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军都督府,以分领军卫,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何如?” 百官乖乖伏地听谕。朝廷掌文武大权的两大机构,一撤一分,如此炸裂的消息,却没有任何人出言反对。 皇上明明可以直接宣旨,却还把我们从牢里拎出来,问我们以为何如,他真的,我哭死…… “你们都说说想法吧,畅所欲言,言者无罪。”朱老板一本正经的问他的臣工道:“谁赞成谁反对?” “臣赞成!”刑部尚书开济便出班,用自带低音炮的声音沉声道: “历朝制度皆取时宜,况创制立法,天子之事。既出圣裁,实为典要!皇上圣明,臣万分赞成!” 第八零六章 前所未有的丝滑 开济说完,吏部尚书张度也出班,按照昨天老六交代的剧本,照本宣科道: “但虑陛下日应万机,劳神太过,臣愚以为宜设三公府,以勋旧大臣为太师太傅太保,总率百僚庶务。其大政如封建、发兵、铨选、制礼、作乐之类,则奏请圣裁。其余常事循制奉行,庶几臣下绝奸权之患,主上无烦剧之劳!” “两位部堂言之有理,臣附议!”礼部尚书偰斯紧跟着出班表态。 “臣附议!”兵部尚书赵本出班表态。 “臣附议!”户部尚书徐铎也出班表态。 “臣附议!”工部尚书薛祥亦出班表态。 一转眼,六部尚书便全表态赞成。各部侍郎见状,也赶紧争先恐后出班附议。 其他衙门的官员不禁暗骂六部的人无耻,见大局已定,自己保持沉默,除了自我感动没有任何意义。 日后士林只会说,今日朝堂衮衮诸公没有反对‘裁中书、废丞相’,没有人会记住自己曾保持沉默的。 那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也纷纷出班附议…… 到了后来,赞成的人太多,沉默的变成了少数派。这时候再继续保持沉默,跟反对没有区别了。也只好不再沉默。 今天但凡来上朝的,都是想活命的,没有死硬到底的,结果最后竟全部赞成,无一反对。 把个老四看的目瞪口呆,没想到真让老六说着了,赞成的远比答应的多。估计老六也没想到,最后竟然能全部赞成。 朱元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是真受够了三天两头让大臣联合逼宫,这下终于永绝后患了。 为免夜长梦多,他马上命吴太监正式宣旨,明发天下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虽有丞相,然其间亦多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御史台、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奏请的,置之重典。钦此!” “臣等遵旨!”文武百官齐声应道。 “太子。”朱元璋又对朱标道。 “儿臣在。” “你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 “是。”朱标便也沉声道:“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奏请的,置之重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