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7节 (第2/3页)
但它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过于笨重,裸炮重达九百斤,两匹马拉着都费劲,运输极为不便。另一个就是铸铁炮身容易炸膛,直接把炮手一波带走。因此并不受明军欢迎。 想想也是,这个年代的明军只攻不守,进攻也是以骑兵追击为主,洪武大铁炮根本就生不逢时。所以诞生之后,拢共也没有制造几门,在另一个时空中渐渐被湮没。 幸运的是,这次有老六,他的海军就需要这种重炮。而且财大气粗的楚王殿下,将炮身由铸铁改为铸铜。 在这个年代,铜炮的优势是铁炮无可比拟的,它易于铸造,不易炸膛,炸膛也没有碎片,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所以同样口径的铜炮,炮管可以比铁炮薄的多,重量上自然也就轻得多。 而且它还不易生锈,特别适合海军装备。 当然铜炮也有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贵。这年代铜都是用来铸钱的,用来铸炮一般人可吃不消。 好在老六不是一般人,他的总理海政衙门通过市舶舰队的海上贸易分成,和市舶司的关税收入,获得了巨额的收益。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收益,就能让老四铸造四十六吨重的大铜钟。老六还有江南富户的慷慨解囊,在大规模造舰铸炮的同时,甚至还能顺手给自己修个园子……哦不是,是海政衙门的疗养院。 …… 王弼从船上拉下来的洪武大铜炮,重达七百斤,确实比同口径的铁炮轻了两百斤,但还是重的要命。 没有畜力的情况下,一门炮需要八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前拉后推。一个时辰后,第一门火炮终于在距离石墙百丈处就位……听起来还不错,但其实换个说法就是两个小时前进了一百多米。 三人众当然不会坐视,他们不断派出敢死队前来骚扰,都被严阵以待的明军用火铳和小号的碗口铳击退。 这期间,三人众也曾激烈的讨论,要不要派主力发动一次总攻。但出于对护国神垣的迷信,还有在明军面前的不自信,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正午时,二十门洪武大铜炮终于就位。其实再往前点效果更好,但日本的大弓箭射程极远,又是居高临下射击,再往前就进入日军的射程了。 “这正好是昨天一半的射程,先在这里试试看。”王弼沉声道:“开炮吧!” “开炮!”胡帛高声下令,早就准备好的炮手立即点燃了引信,捂着耳朵躲到了一边,这还是他们用铁炮时养成的习惯。 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二十道火蛇自炮口喷出,将二十枚大铁弹呼啸着发射到对面的石墙上。登时天摇地动,碎石飞溅…… 待到笼罩火炮阵地的浓烟散去,明军便看到缩短一半射程果然立竿见影,只见对面的石墙上,出现了一个个大窟窿,有几处窟窿还直接塌了顶…… “好!炮口压低继续射击!”王弼高兴的一把拍在炮身上,赶紧又抬起来了,尼玛真烫手。 炮手也备受鼓舞,赶紧刷炮筒重新装填。 …… 这边欢喜那边愁,三人众却傻了眼。 “纳尼?!” “一发糜烂,再发当如何?”看着一轮炮击就把护国神垣轰成了豆腐渣,他们眼泪都下来了。这不光是防御的崩溃,还是信仰的崩塌。 曾经抵挡蒙古人的石墙怎么如此不堪一击?难道天照大神这回不再保佑他的子民了吗? “快去修补啊!”他们歇斯底里的催动着足轻们扛着石头和沙袋上墙填窟窿。 然而日本兵刚刚爬上墙头,第二轮炮击又来了。携万钧之势呼啸而至的大铁弹,狠狠砸在窟窿附近的墙面上。 登时天崩地裂,碎石漫天。那些日本兵的血肉之躯被飞溅的碎石炸的千疮百孔,几乎一个都没活下来。 看着这恐怖的一幕,再没有人敢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窟窿了。这年代的日本人还没有被军国主义洗脑,足轻们上战场主要是摇旗呐喊打太平拳的,哪能受得了这种惨烈的场面? 任凭武士如何驱使,都不肯再上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