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6节 (第2/3页)
很。”老六大笑着跟随引导,来到平江官窑厂……隔壁的平江海窑厂。 看着厂门口用纸贴着‘平江海窑’四个大字,朱桢笑问道:“这就是你们起的名?” “是草拟的,当然最后还得殿下定夺。”程前赶忙笑道:“一是这瓷器是专为海外贸易烧制的,二来也斗胆沾沾殿下的光,是海王窑的简称。” “哈哈哈,这名不错。”朱桢欣然同意了。 “殿下请。” 朱桢便在程前的引导下,走马观花的参观了窑厂。从布局到工序,自然跟景德镇的大窑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须赘述。 说话间,众人来到窑厂最核心的烧窑区,目前平江海窑厂共建有八个葫芦窑。 每个窑分前后两个窑室,前高后矮、前宽后窄、且前短后长,形状就像半边葫芦卧于地面,故得名。 老六心说不就是个瓢吗?但又是瓢又是窑的,确实不好听,所以就没吭声,以免大家尴尬。 这会儿只烧了一口窑,窑温也已经降到了可以开窑的程度。这年代也不兴领导讲话,也没什么剪彩仪式之类的,程前直接就捧给楚王殿下一柄大木锤,请他开窑。 这难不倒朱桢,抡起大锤一锤子就把封住窑门的坯砖给敲出个洞来。见还不够,他又连抡起捶,把坯砖纷纷敲落,口中还念念有词道:“八十,八十……” 看的程前心惊胆颤,他以为殿下随便敲一下意思意思就完事,没想到他么真卖力啊。 里头可都是精贵的瓷器,他手下的师傅要是敢这么开窑,早让他开了不知多少遍了。 他倒不是心疼这窑瓷,主要是怕被殿下弄碎了,待会掏出来难看。 “可以了吧?”把窑门口敲了干净,朱桢这才放下锤子,抹一把汗。这几下倒不累人,但是窑里一阵阵往外喷热气,让他满脸是汗。 “可,可以了。”程前结结巴巴道。然后赶紧请殿下后退到凉棚用茶,他则指挥着窑匠出窑。 这会儿窑内仍处于高温,只见窑匠用湿布包裹头及身体,双手缠上逾十层厚布制成的手套,然后在冷水中浸透后,这才敢入窑取出烧成的瓷器。 通常这活都是学徒干的,但今天情况特殊,大师傅们都亲自上阵,又尝了一遍多少年没遭过的罪。 不一会儿,窑匠便捧着依然呈紫红色的匣钵,从窑中出来,毕恭毕敬的放置于凉棚前。 然后程前亲自手持小锤,小心翼翼将匣钵敲开,经过五十余道工序制成的青花瓷,终于露出了真容。 当朱桢从程前手中,接过那个青花把莲纹盘时,发现它还热乎着呢。 如今的楚王殿下也算半个行家了,他端详着这个苏州产的青花瓷盘,又拿过一个同样花纹的景德镇瓷盘进行比较,还是能看出些东西的。 便见前者的发色更翠蓝,后者要更淡雅。也不知是因为颜色对比更强,还是心里原因,他总觉得前者釉面的玻化程度要更高一些,后者釉面看起来有些发蒙,没那么纯净透亮。 为了证明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他又让程前把两地烧的瓷盘各拿几个,打乱顺序摆在自己面前。 结果依然能轻易地分出产地,而且感觉也依然不变。他翻开盘底的题款,发现一个都没看错。 “好家伙,本王怎么感觉还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呢?”朱桢不禁笑道:“我觉得在苏州烧的青花瓷更好。” “呵呵,下官也这么觉得。”李亨也附和道:“平江海窑的更鲜亮,下官喜欢的紧。” 其余人这才敢发表评论,居然大都持同样看法。 这就有点尴尬了…… 第八六四章 非去不可 要知道景德镇的青花瓷业行会,为了保证自己的品牌形象,是不允许苏州这边用任何跟景德镇相关的字眼的。 不带景德镇名号的瓷器,未来外销时,起码得便宜一半才能有销路。 结果苏州这边烧出来的瓷器,明显比景德镇还要好一些。要是这样的瓷器以一半的价格外销,八成要冲击到景德镇瓷器的销量。 “不过咱们都是外行,还是听听程会首怎么说吧。”朱桢又把问题抛给了程前。 “目前来看,平江海窑烧出来的品质,确实要好一些。”程前神情复杂道。之前已经试烧过不知多少遍了,他早知道这个结果。 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可能为了偏袒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