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2节 (第3/3页)
于事,反而不断地连累那些相信我的人,让他们惨遭杀害……”道同泪珠滚滚,一吐多年积郁于胸的悲愤之情。 “他妈的,我家老头子如此高压之下,永嘉侯还敢这么嚣张的吗?”老六也听得火冒三丈。 “殿下这里是五岭之南的广东啊,天高皇帝远,说的就是这里。”道同苦笑道: “自古改朝换代群雄争霸,就没有广东什么事。不就是因为这里山阻海隔,自成一体吗?得之无济于事,还要浪费兵力,对付这里的土豪和峒蛮,完全划不来的。” “所以这里向来就是夺取天下之后的添头,本朝也不例外。”他接着道:“当初朝廷大军攻克福建,师至潮州,何真就派都事刘克佐到军门,呈上关防印信,表列郡县户口及兵马钱粮,归降了朝廷。” “这固然使广东免于刀兵,功德无量。可坏处是广东的土豪军阀,完全没有被清算,全须全尾的保留了下来。”道同叹了口气道: “这些人的势力太强了,完全不把官府放在眼里。所以别处是皇权不下县,广东是皇权不下省。朱亮祖这种人来了这种地方,那不是如鱼得水,迅速暴露本性?” “是,你说的有道理。”朱桢点点头:“朱亮祖能这么嚣张,是因为广东皇权不张,土皇帝太多,他来了当然也要当土皇帝了。” “殿下说到点子上了。”道同轻声道:“其实皇上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后来两次调走何真,想要瓦解那些土皇帝。可每次都会爆发民变兵变!每次都说是峒蛮作乱,但峒蛮都在粤东的山沟沟里,哪能打到省城?不过是打着他们的幌子罢了。” “父皇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就像你说的,广东这地方再乱影响不到别处,所以一忍再忍,两次都把何真放了回来。”朱桢缓缓道:“看来这次不光要收拾朱亮祖,还得会会何真。” 说着他看一眼道同道:“怎么之前你只盯着朱亮祖,从来不提何真?” “因为何真的名声跟朱亮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道同苦笑道:“他当年保卫广州,统一岭南,在广东的威望极高。又主动归降大明,保全了全省百姓的身家性命,说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 “这些年他更是低调行事,醉心儒学,与宋濂等大儒交好,以惠州城西私第为义祠,私田百余顷为义田,兴办义学,因此读书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这样的人物可不是下官能惹得。”道同说着提醒老六道: “而且下官劝殿下也不要轻易动他,不然很容易出大事的。” “明白,不就是再来一回全省暴动吗?”老六却兴奋的舔了舔嘴唇道:“这样的对手才得劲!一个永嘉侯怎么够看的?” 【注:查资料发现,何真是洪武二十年才封的东莞伯,之前凭印象早给他封上了,这是不对的。还有朱亮祖,应该是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的,不是副将军,这里一并改过来,大家心里有个数就行,不影响剧情。】 第八七六章 林方伯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护卫禀报道,林藩台来请安了。 “让他进来吧。”老六终于肯见人。 不一会儿,侍卫打开房门,林仲谟进来大礼参拜。 “林藩台起来吧。”朱桢便笑道:“本王跟道知县都有伤,咱们一个趴着一个躺着一个坐着说。” “谢殿下。”林仲谟谢恩起身,惴惴问道:“不知殿下伤在何处,严重否?” “不严重,就是骑马磨的,”老六笑道:“位置有些复杂,就不给你展示了。” “殿下真是急公好义,一代贤王啊。”林仲谟感慨道。 “是挺闲的,没有我不管的闲事,对吧?”老六哈哈一笑道。 “下官不是那个意思,下官说的是贤德的贤,绝不敢阴阳殿下。”林仲谟赶忙诚惶诚恐道。 “哈哈哈,别紧张,逗你玩呢。”老六心情大好道:“道知县在给本王的信里提到,他要是遭遇不测,本王想调查真相的话,一是可以找他的幕僚胡先生问个究竟;再一个,就是可以相信你林方伯了……” “惭愧。”林仲谟意外的看向跟粽子似的道同,满脸羞愧道:“下官无能,只能坐视道贤弟被折磨成这样,真是愧为长僚了。” “方伯言重了。”道同心说我信里可没提过林仲谟,但他明白殿下的用意,一是拉拢林仲谟,二是让林藩台白白欠自己个人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