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走皇太子_第317章 谁赞成,谁反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7章 谁赞成,谁反对? (第1/2页)

    开什么玩笑,太子刚监国就杀了一批高官,公侯,后续被杀的官员,王公贵族何其之多,再有江南那一次大清洗,足足杀了超过三万多人,此刻京城内就有京营十万精锐在太手中。

    朝中内阁大臣,以及狠多官员都靠向了太子,这个时候,谁敢说话?

    没看到,几年前那些头铁的都已经死了吗,现在坟头草都半米高了。

    殿下的话,说是让他们大胆的畅所欲言,但话是这么说,可其中的语气,众人都听到了满满的威胁。

    别看太子殿下表面亲和,但是内心深处可是是人命如草芥,前面传令给云广总督孙传庭的军令是什么,武力镇压,就地处决,听的让人太心慌了。

    先不要说话,听听殿下后面的话在看,主要是增加俸禄到底要增加多少,要是没多少的话,那还是要站出来说一说的,到时候,本来就勉强够生活,还要交税,谁受得了。

    “李若琏。”

    朱慈烺看向右侧站着的李若琏。

    “臣在。”

    李若琏立刻站出来弯腰行礼,然后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子,向前走了几步,交给邱致中。

    “殿下。”

    邱致中走下将册子双手递上。

    “本宫知道你们心中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顾虑。”

    朱慈烺拿着册子,在看着沉默不语的众大臣,继续笑道:“无非就是不能与民争利那一套,或者是担心那些商家们会不会承担不起。”

    “这些你们大可放心,他们承担的起,这是锦衣卫探查的资料。”

    说着,他打开册子,大声的念了出来,道:“这是各地百姓的收入,灾民除外。”

    “其中江南地区的百姓,平均的收入,一年是十八两银子上下,而其他未受到天灾肆虐的省份,一年的收入也在十二两白银上下,其中包括有田地的百姓,青楼的龟公,马夫,小贩,茶楼,酒楼的店小二,渔夫……等等众多人员。”

    “而有功名的秀才及以上的人,那可就多了,一年的收入高达三十两至五十两上下不等,多的甚至可以达到上百两,这些还是不经商人员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商人的大概收入和其名下的产业。”

    “以江南为例子,小商人,每年的收入二百两,至五百两不等,大一点的,上千两,在大一点的……”

    朱慈烺说道这里,看着众人意味深长的笑道:“这种人说的就是,那些有背景的,跟官府关系良好的,或者是家中有考取了功名之人,再或者在朝中有亲戚,有关系的人,那赚的就多了。”

    “各种产业,各种店铺,茶楼,酒楼,布庄等等……下面的佃农,兼并的土地,良田等等数不胜数,一年几十万两都是随随便便的,极低的商业税不说,还有很多人是可以不用交税的。”

    “至于那些不用交税的特权人士,家中的土地产业那就更多了,本宫也就不细说了,相信你们大部分心里都清楚。”

    “至于那些受灾的省份,朝廷会陆续搞一些基建工程的,就如同京城周边这些一样,到时候那些灾民也都有了工作安置,即使没田地也能生活赚钱。”

    “大家说说,朝廷这次的税务改革是不是在与民争利?”

    朱慈烺说完就看着众大臣,在开这次朝会之前,他是做了调查和准备的,思前想后之下才开始的这次税务改革。

    老百姓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一整年,你也就交百分之十的税,假如一年挣十二两,也就交税一两二钱,一点压力没有不说,其他的什么烦恼也都没有,没有这税,那税的,苛捐杂税一废除,绝对是轻松很多倍的。

    之前,还废除了徭役这个对百姓负担极大的制度,要赚这点钱还是很轻松的,况且以后大明的基建会越来越的,大明的百信只会赚的越来越的,国库的税收也会越来越的,这是双赢的。

    有意见的人只有那些王公大臣和士绅豪族,那群不用交税的人,但说老实话,让他们交税,也损害不了这些人多少钱,可是往往这些人是最贪的一批人,永远不知足。

    “殿下,这样改革,是否会引起各地的商人,士绅大族们的不满?”

    一个官员壮着胆子试探性的说了一句。

    “毕竟都延续几百年了,如今突然说要改,会让很多人不适应的。”

    “不错,是这么个道理。”

    “毕竟祖制在,还是不可违背啊……”

    有了第一个人牵头,那其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