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_第五百章太不要脸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章太不要脸了 (第2/3页)

成耕种完毕,甚至很多以前山间荒地都能够种上粮食。

    若是能够把这种犁推广下去,几乎能预见,明年大唐的耕地数量将能提高几成!

    现在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四百万户,二千多万人口,只要正常的耕种,若没有天灾,几乎已经无人饿死。

    若是耕地效率多出几倍,便相当于能够再养活几千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又多出了一个大唐的人口。

    古往今来,什么是朝代能够称为盛世?

    盛世的标准如何来评定?

    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只有人口的数量才能体现繁荣的程度。

    在古代,人口几乎代表着一切,只要有人,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所有君王的共识。

    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直接的体现。

    这个道理李二陛下知道,在场的所有大臣都知道,这笔账很容易算。

    所以,等大家得到结论的时候,一时间,整个大殿陷入了诡异的沉寂。

    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郭嗣本手里的犁,心头不禁在想。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玩意,居然能让耕作效率提升两倍,能够多养活好几千万人,简直是镇国神器。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最激动的莫过于李二陛下。

    李二的志向那是要流芳百世,成就千古一帝,但他的宏图霸业需要靠谁来完成?

    房玄龄……

    李靖……

    统统都不是!

    对内,再厉害的宰相,若国家生产不出粮食,百姓饭吃不饱,说国泰民安只是一句笑话。

    对外,再厉害的统帅,若没有士兵,根本也不可能打赢一场战争,他们所依靠的,无非就是人口。

    而决定人口数量的关键是粮食,只有充足的粮食,才能养出无数舍生忘死、迎着刀枪剑戟依然奋力冲阵的大唐士兵!

    只有大唐兵多将广,那么大唐才可以横扫八荒、唯我独尊。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粮食,粮食的关键就是有地种。

    只要有足够的耕地生产出粮食,大唐就能快速繁衍。

    人口一多,兵源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

    想到自己的宏图霸业,李二陛下俊朗的面容有些潮红。

    不过,李二陛下还是极力压制着心里的火热,对着郭嗣本问道:“郭爱卿,此物果真如此妙?”

    郭嗣本肯定的点了点头,欣喜地道:“陛下,依老臣看来,此物绝对不止于此……忠义侯,你看是你来说还是我来说?”

    专业的事当然交给专业的人!

    更何况,由这位负责农业的郭嗣本说出来更让人信服,于是杨帆笑着说道:“小子人言轻微,还是由您来说吧?”

    郭嗣本微微一愣,没想到杨帆居然肯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自己。

    不过,他并没有推辞,只是感激的点了点头,便继续说道:“大家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此犁加装了犁评,有了犁评,耕地的深浅便可随意控制,再看这个犁镜,应该可以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这样可以减少前进阻力……”

    郭嗣本果然有些本事,他把自己的发现一一说了出来。

    听到他的话,所有大臣都被震住了!

    我的乖乖!

    这犁不就是看上去比以前的犁轻巧了些么?

    就这么个玩意,居然这么多道道,而且都是那么实用。

    要说在场的人中,最激动其实还是李二陛下。

    虽然杨帆这小子无论才学、能力都是顶尖的,可这家伙闯祸的能力也不小。

    昨天杨帆献宝似的说了这东西,而且信誓旦旦的保证,但李二陛下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

    因为他害怕杨帆夸大其词,是为了向他邀功请赏。

    这小子行事实在是太憨了!

    不过,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杨帆并没有让他失望。

    想到这小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李二陛下越看越喜欢。

    防治天花瘟疫、提出科举改革、灭吐蕃、解决朝廷财政危机,如今又解决了春耕难的问题……

    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泼天大功,杨帆的这些行为令李二陛下不禁老怀大慰,颇有一种生子当如杨帆的感慨。

    不过,杨帆作为他未来的女婿,让李二陛下心底生出一个女婿半个儿的感叹。

    杨帆献上这犁,乃是真真正正的大功一件,谁都不能否认。

    即便是与杨帆不对付的官员,也不敢再有半点的抵毁,毕竟谁也不想被百姓唾骂!

    对于这样的发明,李二陛下其实是有想法的。

    因为与这样的大功劳沾上关系有诺大的好处。

    不仅能让他弑兄困父的名声得到极大的改善,更能减小杨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风险。

    毕竟,杨帆这么年轻便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

    想到这儿,李二陛下干咳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