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_第五百七十四章逸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逸致 (第3/4页)

家行宫建于山下。

    在山脊处,还有一座道观,也不知建于何年何月,除了渺渺炊烟显示还有人,却是一幅风吹雨蚀早已残破不堪的破败。

    快到山顶时,这里的风越来越大,寒风吹来,众人不由捂住了领口。

    柴令武看了看天色,又用力搓了搓手,才转头问道:“师傅,应该没多久天就黑了,咱们还要不要继续上去?”

    杨帆朝山顶看了看,说道:“时候还早,我们上到山巅去坐着看雪如何?今天就不回去了,回来就直接去道观借宿,大家以为如何?”

    本来就是来赏雪的,没想到晚上还能够待在外面,李雪雁和程玉珠顿时点头的如鸡吃米似的。

    他们觉得和杨帆待在一起实在太好玩了!

    一行人又慢慢攀登,到了一处陡坡,已经不能够再往上了,山的一侧就是悬崖峭壁,柴令武这才说道:“已经到顶了,不能再过去,另一边太危险,这一滑下去肯定没命。”

    此处只有山石,没有楼阁建筑可以歇脚,众人直接在原地开始观望。

    由于树木很少,倒也让众人可以一览骊山的景色。

    众人静静的坐着,谈笑间时光流逝。

    程玉珠和李雪雁一左一右并肩坐杨帆身旁,看山脚下的绵延开去的骊山行宫,勾勒出一副雪城美景。

    不知不觉中,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杨帆仰首望天,弯月已经升空,残缺如弦,显然天色渐晚,要不是白雪反光,可能早就已经看不见了。

    不过,雪后的天空无云,只见月色朗朗、光辉四洒。

    更因为群山、白雪、夜空相映,竟让半空的那轮弦月淡然失色。

    每当看到月亮,总不由自主让人心头泛起愁思。

    记得小学课本有一首张九龄的诗。

    “稍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原诗是在海上,此处却是山头。

    想到自己与前世的亲戚朋友已经不在同一轮弯月之下,但杨帆总不由自主回想起过去。

    虽然现在的自己与前世相隔的不是关山重重河水迢迢,而是永不停息的千年时光,甚至是不同的空间……一股愁绪弥漫了整个心头!

    即使前生过的再不好,但谁又能够如此洒脱,完全与过去的自己相忘呢?

    “关中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群山独耸……”

    想到又即将要离开亲人远去江南,心头这股愁绪越来越浓。

    眼中盈满雾气,那一抹销魂蚀骨的思念,像一把尖锥狠狠的戳着他的心房,锥心刺骨的疼。

    “杨大哥,你吟的这诗句好奇怪啊,前面是五言诗,后面不应该也是五言么?”

    雪夜寂静,杨帆的声音虽小,但程玉珠和李雪雁却是听清了杨帆的昵喃。

    对于这两个小女生,杨帆完全没有丝毫戒心,微笑着说道:“诗词用以言志,何来固定之格式?再说,这几句本来就不是同一首诗词……”

    程玉珠美眸眨了眨:“杨大哥,‘稍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诗句好应景啊!”

    “虽然玉珠才学有限,但还是觉得这两句诗很好呢,杨大哥何不把全诗念出来听听?”

    杨帆也并未在意,藏拙也不用在毫无机心的纸妹面前,便轻声吟道:

    “稍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唐朝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远》,意思是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

    全诗见景生情,极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挚感情。

    这首诗很贴切杨帆此时的心情,而且以前也很喜欢这首词,便随口吟了出来。

    程玉珠一脸崇拜:“我都没听过啊,是杨大哥刚刚写的?”

    这下倒把杨帆问住了。

    张九龄还要几十年出生,说不是他写的谁信?

    看着程玉珠崇拜的表情,杨帆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剽窃这东西,果真是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一旦打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