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第447节 (第3/3页)
因,是因为股东太多, 权责不明,还有销售方式太传统, 旁边就有星巴克、costa,太平洋、两岸、迪欧……这个八十八人咖啡厅凭什么跟这些本土第一代卖咖啡的地头蛇和国外洋巨头比。 她很真诚地向路菲菲请教为什么这么做,她想要的是渔,而不是只要鱼。 路菲菲问她:“你看过这栋楼的楼上商家的情况了吗?” “看了,确实不太好,但我听物业说,一开始还是很好的。” 路菲菲点点头:“其实,一开始就有隐患了。” 钱玲听得心头一紧,有隐患?那路菲菲还让自己租?那岂不是往火坑里跳。 她忙追问:“什么隐患?” “老板只想卖,不想租,但是地下停车位太少,卖给大公司当写字楼,连高管的车都没地方停,别说广大的中层人员了,房屋属性又不能变成住宅。 耗了几年,人民群众对这里的印象就是空楼一座,什么都没有,规划逛街线路的时候,绝对不会往这里看一眼。 后来要出租,楼上的层高不合格,开小店铺,店主都嫌待在里面憋闷的很,顾客更不愿意来了。 现在只有二楼的分赃区还有一家店,不过……那家店也会开不下去的。” 分赃区,就是在2012年团购网站兴起之前的私底下团购行为。 开团的人叫“团长”,在论坛里发贴留言,说想团这个那个,共多少件起团,欢迎大家加入,什么时候截止。 等货到了之后,就约定时间集合取货,俗称“分赃”。 那个时候的人多少有点单纯,无故放鸽子的事情有,但非常少,放一次鸽子,这人连名字和手机号都会被“团长”挂在论坛上反复鞭尸。 现在二楼的分赃区,就是一家2002年诞生在“西祠胡同”上的一个团购版,前年开了这家线下实体店。 现在这家店,是全楼的荣耀!它真的活了两年。 而更靠近客户的一楼,因为房租太贵,前面一直没人租,后面就是黄婷她们来了个“满月——祭”。 路菲菲对钱玲说:“它们能活下来,也不是因为那家店有多吸引人,而是他们有一个人流量巨大的网上路径。等后面团购模式变更,快递价格下降,快递送上门的成本与跑一趟相比差不多的时候,它们也就开不下去了。” 钱玲深以为然,团购模式本来也没什么困难的,而快递,她自己就发快递,普通人单发一件快递要十块八块,她签的月结快递,寄小件,江浙沪之内两块钱一件就能搞定,对方还说要是市内,还可以再便宜一点。 现在一趟公交车都要一块两块了,还要顶风冒雨搭时间。 当初黄婷说要租这间的时候,大家都一致赞同:多好的地势啊,就在本市最繁华的商圈内,旁边有两家成立于民国的百货公司,还有三家豪华商场,还有甲级写字楼、正在建的地铁…… 至于为什么以前没人租——贵呗。 那为什么楼上的铺子只活下来一家——自己经营不善呗。 八十多个人都能列出那些铺子的老板如何经营不善,卖衣服的没眼光,挑的衣服都不行;卖零食的没品味,挑的都是没牌子的三无产品;卖电器的都卖的是假货…… 仿佛若是自己接手,必能扭转乾坤。 就是没有人想过更多的原因,比如这个看似地势不错的楼为什么连租户都那么少。 不过,她们也不需要考虑更多的原因,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们自己的论点“倒闭原因是自己经营不善”。 这些事情,钱玲也看到了一些,所以,她完全不看好这个八十八人咖啡厅,只不过,她也惊讶于路菲菲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整栋楼从盖楼老板开始,到验收过程中发生过的故事、物业公司、水电气的使用、曾经出现又光速消失的商家……都在路菲菲心中的某个资料库里装着。 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进行综合分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