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第518节 (第3/3页)
明您敞亮啊。乾隆连多尔衮都能平反,还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给禁了,前任干了什么事,跟您没关系,您跟他们切割,一开始给公众留下您坦坦荡荡的风格。再说,现在外面骂故宫都是从上到下一起骂,无人幸免,对那些兢兢业业一辈子,没有私心的员工来说,多冤啊,得把这些好人给摘出来。” 该割席就割席,反正不指名道姓,指着前任的鼻子骂就算给他脸了。 主管部门看到特展,整个人都不好了,故宫十重门就是从去年五月特展开始的,三个月之内,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全给翻出来让全社会知道。 丢人现眼,连着他们也跟着受牵连,被大众骂成狗。 自从有了网络,舆论一下子就能成燎原之势,很多以前随便就能压下去的事情,一旦成了爆点,就没那么容易压了。 许多人都劝院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刚上任,太太平平的先过几天安稳日子不好吗? 搞特展,万一又被人把十重门事件翻出来,要怎么办? 院长很执着,打申请、一轮一轮的开会讨论,总算是同意了。 接着就是特展的安排,这次定的主题就是《泥土的重生:瓷器的故事》。 目前国内搞瓷器展览,就是把瓷器都搬到一个展厅里,放上牌子,列上瓷器的名字、品种、出土地点、年代,没了。 讲解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大多数人只是把讲解当成一份混口饭吃的工作,硬背讲解词,背完就下班,对于参观者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不想知。 再有历史有典故的瓷器,也只能凭自己本身的美貌吸引人,西周货跟上周货没任何区别,参观的人只能评价:“这个好看!”“那个一般。”“这个我在网上看到有卖的,九块九包邮。” 诚然有游客只追求看一眼就行,嫌弃太多的知识进脑子太累,不想听。 不过对于愿意来博物馆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想知道一点东西的。 院长这次拿出了很大的诚意,安排了沉浸式体验。 第一区:瓷器的诞生。主要说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大家熟知的五大官窑,以及不那么有名的建州黑瓷的兔毫盏油滴盏天目盏、唐三彩之类的。 第二区就是讲解瓷器变成成品之后,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变故。 第三区介绍的是修复的艺术,瓷器易碎,无论它有多么珍贵,总有意外发生,从古代开始,惜物的中国人就发明了许多种不同的修缮瓷器的方式。 第四区就是互动体验区,可以让观众亲自上手,体验锔瓷与金缮两种修补方式。 路菲菲的视频平台在特展开办期间,也会上线一个vlog,就是修那个哥窑的全过程,摄像机怼着拍,剪掉一些工作人员休息的镜头,加速处理一些缓慢又重复的操作过程,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并加入字幕,介绍具体是怎么修的,做这一步是为什么。 路菲菲为了这次特展做了一个宣传片,从中国的英文名为什么是a说起, 展示了瓷器是怎么诞生,怎么被使用,再到瓷器修补,哪怕是碎到不能再碎的瓷片,也能找到一个去处:天津的瓷房子、潮汕的嵌瓷工艺、泉州德化用碎瓷砌成的古厝…… 宣传片把立意拔得很高:瓷器美丽易碎,人们坚强的用各种形式,让它重生。 牛,已经吹出去了。 具体开展时间没定,问题就来了。 此时的故宫并没有限制人流量,只要是开门时间,想来就来。 以故宫的名声,别说是闹出了十重门,就算是千重门,万重门,照样满坑满谷都是人。 互动体验区能装得下的人不多,总不能也无差别的放人进来吧,就算是限时,也有可能出现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突然被通知:“散了吧,今天肯定轮不到你了。” 网上预约现在还不是t很流行,不过技术是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