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节 (第2/3页)

哩。”孙三娘一咬牙,“我在这儿看着他们,你去找粮官。”

    陈熊吓了一跳:“你一个人咋能留在这,他们是反贼,还有刀!”

    “李娘子通缉的反贼,咱们遇到了哪能让他们跑了?”孙三娘瞅了他一眼,“这些反贼害了好些人呢,咱们两把老骨头不能上阵杀敌,可通风报信的事咱们不能再不干吧。”

    陈熊和孙三娘是朔方人,受了征召押送粮食给朔方军,结果还没到地方范阳就打下来了,朔方军也不用再接着打仗了,也就不用再往范阳运粮了。

    运粮官就让他们在这座小县城休息几日,然后再回程。陈熊和孙三娘想着买些范阳这边的特产回去给女儿,就在街上逛,结果遇到了史朝清。

    他们见过史朝清的通缉令,知晓这是李娘子要的人。

    最后孙三娘留在这盯梢,陈熊一溜烟跑到驻地禀告了上官。

    史朝清一干人行李还没收拾完就被活捉了。

    六月初,最后一个负隅顽抗的郡被收复。

    天下至此太平。

    李长安也兴致勃勃准备亲自去蜀中接她皇位……咳咳,接她父皇。

    第260章

    “内忧外患,内忧终于解决了。”李长安笑了笑,吩咐身边女官,“将安禄山之乱彻底平定的消息昭告天下吧,大唐安宁了。”

    昭告天下很有必要。如今信息传递缓慢,对普通百姓来说想要知道国家大事只能靠朝廷在各地张贴告示。

    如今还有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往南逃难,没能力的逃难的百姓也是整日提心吊胆,生怕那日叛军打过来就把他们抓了,无心农耕。朝廷昭告天下,叛乱已经平定,大唐又和平了,就是让这些百姓放心劳作,回复太平时期的生活。

    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资源又不能凭空冒出来,李长安对劳动力眼红极了,绝不容许一个百姓无所事事!

    女官刚要应承,李长安又唤住了她:“再派人去给杜甫送几身新衣裳,顺带去我库房中把那坛剑南春也捎给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子美爱哭却实在贫穷,自己作为好友加主君,可不能让诗圣无衣可换。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让杜甫好好饮一坛这收复山河的庆酒吧。

    一夜之间,盘踞在长安城到蜀郡二地之间的叛军就奇迹般全部投降了。

    就是这么凑巧,昨日最后一个郡县被收复的消息刚传入长安城,今日这些叛军就投降了。

    李长安清点着要带去蜀中的人,她丝毫不担心自己离开长安城之后会有人趁机作乱。

    如今长安城内重新整顿起来的六军,每一个都是她的嫡系。这可不是原来禁军那些中看不中用、刺客都摸到了牢狱里都不知道的废物,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上过战场的将士,要是真有人敢趁着李长安不在的时候作乱,那就会在李长安回来之前喜提九族消消乐。

    不过李长安最终还是把李明锦和李泌都留下了,留下准备登基大典。

    然后带着张九龄和王忠嗣前往蜀中迎接太上皇。

    虽然李长安没有吩咐百官送行,可十分有眼力见的大臣们心中都已经知晓李长安这次去蜀中回来的时候便要从太女改称陛下了。

    雪中送炭已经晚了,锦上添花总不能再慢一步吧。

    于是李长安离开长安城的那个清晨,文武百官不约而同起了个大早前来为太女殿下送行。太女殿下好诗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臣子们自然投其所好,早就写好了送行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