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节 (第3/3页)
借机敲打她,那她就白当这么多年皇后了。 这件事,老九家不愿意,皇上也不愿意,只有她一个人上心。 “额娘,下回时机合适的时候您跟九婶道个不是,否则,我怕您和九婶连这点面子情都没有了。” “你九婶她……” “额娘,您信我,九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绝对不是偶然,她的性子,并不是您瞧见的那样。” 皇后叹气:“知道了。” 皇上和皇后大婚多年,这些年从未听说他们夫妻之间闹矛盾闹到宫外的人都知晓,姚元景、张廷玉这些日日进宫的重臣大概猜到了点什么,一个个,都一言不发。 七月上旬,菁华大学期末考试后放暑假,胤禟一家五口,并一个小尾巴弘历去海参崴,他们走后第二日,雍正突然提到宗室里面年轻一辈的孩子年纪不小了,该成婚就成婚吧。 雍正这话传出宫去,当天下旨,年十五以上的待选秀女不需等宫里选秀,可自行婚配。 两件事放一块儿说,外头的人只会说皇上体恤子民,不愿耽误各家婚嫁。 雍正的真实用意,只有少数几个人窥见一二。 畅春园里,德妃和宜妃在凉亭里赏景喝茶,德妃讥讽道:“人呐,不知足不算什么大毛病,偏偏她不知足,还没本事。” “德妃姐姐不必如此说,皇后这几年,把后宫管得不错。” “也是,她就是个自以为聪明的笨人,能做到这份上,也算她能耐了。” 德妃以前就不喜老四媳妇儿,后来跟老四关系好了,德妃才看老四媳妇儿稍微顺眼一点。 真的,也就顺眼一点点!多的没有! 皇后做的事,往好了说叫热心,往坏的说叫别有用心。宜妃喜爱永乐,任何拿永乐当筏子的人宜妃都不喜,只能说:“咱们都是养老的人,年轻人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吧。” 胤禟夫妻坐船到海参崴,这里跟九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远处钢铁厂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海港码头停满了运送铁矿、煤炭的大船,往来卸货的力夫,卸完货上岸休息的船员,巡逻的官兵,叫卖的小生意人等,以前少有人来的码头因为他们变得热闹繁华。 弘希拉着姐姐一个劲儿地追问:“姐姐,你就在这儿出生的呀,这里跟京城真不一样。” 永乐知道自己是在这儿出生的,小时候的事情她还隐约记得,记得她爱跟着阿玛和十四叔去军营,叫南生带自己去空无一人的海边捡贝壳玩耍。 她记忆中的海参崴,跟她记忆中的海参崴一点都不一样。 “九哥,你们到了!” 码头上,胤祯挥舞着双手朝船上大喊,弘历和弘希两个小家伙在甲板上蹦蹦跳跳,又喊又叫,回应着十四叔。 大船靠岸,胤祯跳上船,一手捞起一个小崽子,大步朝九哥九嫂走去,笑道:“你们总算来了,知道你们要来,蒙古十多位王公等了七八天了,就是为了见你们一面。” “岱布亲王来了?” 胤禟一手抱起大儿子,一手牵着福晋下船。 “来了,不过他的亲王爵位早传给他儿子了,他早就不是亲王了,也不管事了,他就是来海参崴凑热闹。对了,伊西班迪也来了。” 西征噶尔丹残部的时候,科尔沁都出了大力,岱布他们这些郡王,都升成了亲王。雍正上位后,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草原的压制,草原跟内地百姓在粮食、茶叶上的贸易增加,牧民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如今海参崴要修铁路了,听说要把漠南、漠北、漠西蒙古都连起来,千百年头一回,这样的大事,他们自然要来瞧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