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九零之小镇做题家 第17节 (第2/3页)
回了信,非常高兴能在生日当天收到朋友的来信,还有这么漂亮的花。 她没有告诉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是不过生日的,最多就是家里给多做些好吃的,除了个别家里条件特别好的才会请同学吃饭。 如果请同学吃饭,同学还得掏钱给买生日礼物,如果家里条件不好的同学,还会让人为难的。 第21章 上周日从家走时黄小玉就告诉杨语桐,周五晚上放学早点回家,她要给闺女多做些好吃的。 放学后杨语桐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坐上公交车回家了,上辈子这时候杨家刚借了钱买房子,黄小玉可没心情给闺女做什么好吃的。 公交车不能直达家里,下车还得步行走一段。这段路杨胜利走十多分钟就能到,杨语桐得走二十分钟。 这段路没有路灯,冬天过了六点路上基本就没有几个人了,这也是杨语桐住宿的根源。 十一月份下午五点天就擦黑了,杨语桐放学坐的是最后一班公交车,到离家最近的一站下车时已经快六点了。 “桐桐啊,放学回家啦?”一个胖胖矮矮的身影,稍有些沙哑的女声。 “陈姨。”杨语桐仔细一看,是住在杨家后面那趟房第四家的陈姨,她笑了打着招呼。 “正好我刚从你小萍姐家回来,一起走吧。怎么样,上高中累不累,我看你都瘦了?” 陈姨是个热心肠的,今年五十多了,比杨胜利两口子大了十多岁,她怕杨语桐一个小姑娘自己走害怕,就主动说要一起搭个伴。 “上学还行,就是学校食堂做的不太好吃。”这是一个吃货心中的痛,住的差各种不方便都能忍,就是这口吃的,真不好吃啊。 “小萍姐最近怎么样了?”陈姨的女儿小萍姐,比杨语桐大三岁,小时候没少一起玩,今年年初结婚了。 “你小萍姐怀孕了,我这刚从她那回来,五个多月了,大人孩子都挺好的。”陈姨一提起自己闺女,眉眼都笑开了。 这条路比较静是因为路过了一个看守所,看守所是这条路上最安全的地方,因为高高的墙上面有岗亭,有特别亮的灯,还不时有武警在巡逻。 过了看守所马路左边是一片野地,野地后面是部队的一个团的驻地,东海市虽然是一个小县城,却整整驻扎着一个师。 马路右边都是平房,每一个胡同都深深的,住着六七户人家。 等晚上过了七点,一个人走这条路还真是静的吓人,如果胡同里再突然出来个人,那就更吓人了。 这个看守所是东海市唯一的看守所,也是这一整片棚户区改造时,最后搬迁的。 杨语桐和陈姨聊着天,还没走到看守所就看见有个人影跑的飞快,直冲着她们这边过来了,后面还有三个人在追赶。 前后跑着的四个人,看到她俩好像都加速跑的更快了。 在距离她俩还有七八米时,前面跑的被追上了,后面三个人上来就把前面的那个人踹倒在地上,倒在地上的被踹的唉唉直叫。 “孩子啊,有啥事好好说呗,别动手啊。”陈姨往前走了几步,胆大的过去劝说上了。 杨语桐跟过去,地上的人看不清,后面追上来的三个人是武警,怪不得陈姨敢上去劝呢。 “大姨,你不知道,这是越狱啊。”三个武警为首的排长解释道,今天要是让这人跑了,他们几个值班的就完了。 杨语桐和陈姨不约而同的退后了两步,那挨打的不就越狱的犯人。 “啊,是啊,哎呀,那亏了你们抓着的快啊。” 陈姨一听这话,吓一跳,这人刚才都要跑到她跟前了。 杨语桐活了两辈子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过她还是相信看守所是这条路上最安全的地方。 毕竟她家从她爷爷开始七十年代就在这住了,一直到后来动迁,四十多年也就这一遭,叫她赶上了。 经过这一惊,两个人都心有余悸的回家了,杨语桐到家时爸妈早都到家了。 黄小玉做了她爱吃的软炸里脊,买了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