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4节 (第2/2页)
。 安纪村。 跟当年完全不同了。 水泥马路,砖 头修建的房子,还有整个建孟府最大的饲料厂,都在这里。 可想而知,这地方的人有多富裕。 这些富裕都是那个小小年纪离开家乡的纪元带来的。 最初的青储料。 如今的饲料厂,都是他的功劳。 小黄大大的眼睛里,透着浓浓的疑惑。 灵性十足的老黄牛知道这地方是它家,但它家怎么变化这么大啊! 安大海跟安小河来接纪元的时候,脸上带着止不住的兴奋。 这真的是好久没见了! 安大海已经是安纪村的村长,这个饲料厂就是他带着建起来的,带着整个村里的人发家致富。 这也得益于他在滇州府当小吏那几年。 见到最初的好友,纪元还跟珊珊介绍。 不仅如此,连安小河的母亲李盼弟也过来了。 她当年靠着识字,一直给青储料的买卖记账,之后饲料厂开起来,更有她的帮忙。 可李盼弟记得,当时是纪元力排众议,让她参与进来的。 当时的她,甚至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现在,似乎明白了,也更感激了。 不止是她,安纪村很多人自发过来迎接,甚至来的越来越多。 这就是纪元啊。 不少人甚至有些愧疚。 当年的纪元吃了那么多苦,他们为什么没能早点看到呢。 有人也说,当年大家都苦,所以看不到别人的难处。 也看不到一个放牛孩子的痛楚。 只有纪元是不一样的。 他看到了很多人的苦,也知道很多人的难处。 然后决心改变。 比如当初冷漠的安纪村,他们隐约知道孤儿的日子,也隐约知道各家的不算好过的难关。 可都下意识选择忽视。 因为自己都要为下一顿饭考虑,哪有功夫想那么多。 但现在的安纪村,大家认字了,学习了,心也更软了。 安纪村的养老院,救济院,扶贫所,甚至是天齐国最早开设的。 好像终于有余力,帮助更多人了。 意识到这些,不少人对纪元确实有愧疚,虽然知道,他根本不在意这些,可那份愧疚还是说不清道不明。 不过安纪村里,还是有一个人不用愧疚的。 今年八十大寿的赵夫子。 赵夫子拄着拐杖,被孙儿一家扶着出来,脸上写满骄傲。 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太让人骄傲了。 当年纪元去考县学,自己问他,读书是为了什么。 他没有回答。 自己说,是汲汲于斯道,汲汲于天下,全看他自己。 谁会想到,他会交出这样让人叹服的答卷。 纪元,便是天下第一的好学生。 纪元朝赵夫子行了大礼。 这不是封建礼节,是他对夫子是真心感谢。 感谢他在自己刚过来的时候,开了那扇读书的窗。 让他跟小黄,有个容身的地方。 也感谢赵夫子的那个问题。 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道。 并且在以后读书的日日夜夜里,更加坚定这个想法。 如今做的虽有不足,可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会继续写这份答案,直到最后。 纪元起身,看着截然不同的安纪村,心里的愿望更盛。 这才哪到哪呢。 生命不止,奋斗不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