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_第3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2节 (第2/3页)

了五分之四。

    自刘琨就义,北方最后一支汉人抵抗势力就此倒下,往后一百多年间,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升起过汉人的旗帜。

    到下一次北方百姓重见星火,复睹汉人衣冠,已经是宋祖刘裕北伐进入长安城的时候了。

    这一次进攻长安城也并没有能维持多久,直到两百年后隋文帝灭陈,天下才再度恢复了真正的统一。

    纵观整个五胡乱华岁月,始终是一片黑暗,处在一个四海煎熬生民涂炭的状态中,持续了整整三百年。

    这是三百年啊。

    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天下千千万万人,在烽火摧折中颠沛流离,饱尝辛酸悲恸的一生。

    “司马氏真是罪不容诛”,刘彻长叹一声,由衷地说。

    ……

    令人震惊的事随后发生了。

    这一年,南渡的琅琊王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的帮助下,来到建康城登基,称晋王,并且准备顺势称帝。

    他和琅琊王氏是一种共生依存的紧密合作关系,所谓“王与马,共天下”。

    当然,司马睿也不想看见琅琊王氏一家独大,正准备寻找一些外部力量抗衡王导、王敦等人,便瞄上了刘彻他们这一支进攻长安城的势力。

    当日的消息被严格封锁,并没有流传出去,故而外面的众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世宗孝武皇帝降世”,只是以为一队汉人扳倒了刘渊,光复了长安城。

    司马睿闻讯大喜,立刻下发诏书准备给刘彻等人加官晋爵,封了一个刺史的位置。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有诚意了,不料此刻,长安城中,刘彻和郑成功拿着这封诏书面面相觑。

    刘彻:“啥皇帝啊,写诏书连传国玉玺都不盖一个。”

    郑成功:“因为他是弄丢了玉玺的白板天子。”

    刘彻徐徐敲出一个6,等他发现司马睿如此自信地要让他去当刺史,却只开了一张荣誉性的空头支票,啥都不打算给的时候,顿时流露出了一种看智障一般的目光。

    天凉了,让司马家灭了吧!

    【作者有话说】

    文里提到的刘渊登基诏书,全文是真的emmm,不知道刘渊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我真的想吐槽很久了hhhh

    第120章

    司马睿这次发来诏书, 主要表达了这么个意思。

    旨在宣示正统,本王(还没正式称帝)才是汉人政权正朔,大晋唯一的继承者, 尔等既然攻入了长安城,理当速速来投,为我效命, 共我驱策。

    刘彻见了惊叹不已, 司马睿嘴皮子扒拉两下就想得到北方旧都,一般人做梦不敢做得这么美。

    该说他蠢呢, 还是坏呢。

    刘彻把这封诏书——姑且称之为诏书吧, 虽然连传国玉玺都没有——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屈指在桌案上轻轻一敲:“这个司马睿, 明明有事相求,想要依仗我们抵抗琅琊王氏,用词却如此傲慢不堪。”

    郑成功扫了一眼,见字里行间都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轻蔑优越感,满到快从纸面上溢出来了, 不禁摇了摇头:“可能觉得我们此前名声不显, 并非显宦之后,可以任他施恩拿捏吧。”

    提到这个话题, 刘彻顿时来了兴趣, 毕竟他生平最得意的事之一,就是打破圈层,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他感叹道:“并非显宦之后就如此对待,司马小儿眼皮子未免太浅, 岂不知「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说起来, 门阀政治也算是一种晋朝特色”,郑成功斟了一杯茶,语气悠悠地说,“谁让他们开国就立身不正,是依靠北方世家利益勾连扶持起来的,所以便有了空前绝后的「八公并置」,将秦汉以来的三公,直接改成了八公。”

    “国祚那么短,祖宗倒是封了好些……哦对,他们的世宗皇帝司马师,根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