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4节 (第3/3页)
把,这个谥号与刘琨的一生殊不相称。 刘琨凝眉不语,心中满是悲凉。 “这才哪到哪”,郑成功决定给他再加几把火,“数年之后的太兴四年,你的好友祖逖在艰难地光复豫州之后,因王敦生平最为忌惮他,屡次使绊子,跋扈朝政,将其架空。祖逖因思北伐未成,忧愤成疾而逝。” 刘琨原本一直清清冷冷,面无喜怒之容,这时便如寒潭裂冰般迸溅出了一道深深的怒意:“竖子不足与谋!士稚是何等人物,王处仲怎敢为一己之私,欺他至此!” 众人:??? 不是,你忽然这么激动作什么,看起来都像是要拔刀冲出去了。 刘琨沉寂半晌,平定了情绪,缓缓吐出一口气,听郑成功又道:“祖逖死后,豫州土地尽数丢失,王敦顺理成章入驻建康城,起兵作乱,准备改朝换代。” “接下来,还有桓温北伐,因内乱而亡,一路推进到灞上,三秦父老闻风归附,直抵长安城下。桓温为了保存实力回来争权,驻军渭水一动不动,坐失战机,被秦人截断后路,大败而归。” “还有陈郡谢氏的北伐,同样耽于内乱。” “太原九年,淝水之战落幕,谢安欲主持北伐,因功高震主而被迫退让,次年谢玄招募流民,自领北府军北伐,先后平定兖、青、司、豫四州。” “未料主持北伐的谢安病死后,司马道子当政,晋廷重又陷入了权力纷争,谢氏被琅琊王氏、太原王氏诸人联手排挤出中枢,谢玄困居淮阴,凄凉而终。” “梁武帝天监北伐,陈庆之四十七战连胜,攻下三十二城,因梁武帝人员统筹失当,弹尽粮绝,败于北魏,只身潜返江南。” “陈文帝北伐,击败北周,收复江郢二州并八郡,长辔未逞而天不假年,此后陈朝爆发内乱,宣帝篡位,大将吴明彻被俘,南朝最后一次北伐至此告终。” …… 郑成功陆续说了好些事,皆是东晋南朝时期,因爆发内乱,让原本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的案例。 “朕说这些不是为了打击你,让你心怀悲观——” 他锐利的眸光扫向刘琨,犹如千古依然的雪下锋刃,带着一种极为强大、让人一看便觉得有了主心骨似的力量,纵然海竭山倾,天崩地裂,也依旧昂然出鞘,刺破天穹: “朕只是想告诉你,内乱并不会因为你退让一步不称帝,就不再发生。你今日这一退,从此你的挚友、部将、百姓,俱成旁人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凭摧折,坐受风霜消磨,中原板荡,人怀嗟怨,四散奔亡。届时,你便是再想进行任何改变,全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琨微闭着眼,手指紧握住身边的立柱,苍白手背上道道青筋凸起,显是悲愤伤痛已极。 郑成功淡淡道:“朝野间,希宠求荣、追名逐利、蝇营狗苟之徒,一代复一代地产生,杀之不尽,你指望这些人面对外敌忽然就戮力同心,摒弃前嫌,一齐毁家纾难,光复神州,当真是活在梦里。” “你所能做的,唯有成为最强、最终担任领袖的那一个,让所有人不得不归顺在你的旗帜下,听你效命,任你驱策。” “只有你站在了正确的方向,剑锋所指,王钺所挥,天下人才能追随你的引导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刘琨全身一震,终归长叹一声,拱手行礼道:“诚如所言,此前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 他本想着,就算自己未来战死了,还有祖逖,还有许多的义烈之士在四方奔走,只要不爆发内乱,众人齐心抗胡北伐,那肯定迟早会收复疆土的。 结果现在发现…… 王敦等一堆害群之马不除,成天在后方搞幺蛾子,一统河山根本就是毫无希望啊! 刘琨想到这里,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眸中闪过了一丝决然之色:“好,我刘越石在此立誓,必要定乱代兴,匡济庇民,再塑河山,重兴大汉荣光。” “这就对了嘛,你能想明白就好”,刘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果然还是明世祖有办法,一通滔滔不绝就把人给说服了,“你过来,朕给你安排一下登基流程,要最标准的汉家天子礼。”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