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7节 (第2/3页)
” “孤一度以为你们是什么编出来的童话故事,终于到了今天!” 萧统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里是张世杰的张宋帝国,一个时空倒流、历史倒写的位面。 面前这个小太子应该就是张世杰筛选后收养的孩子,一个朱明宗室的后裔。 “不是,你怎么——”前后画风差异这么大? 小太子在人前端着一副高冷的样子,完全憋坏了,这时扯着他使劲吐槽:“我年纪小,怕监国镇不住场,只好学父皇摆出一副冰块脸,杀伐果断,大臣们果然个个都很听话。” 萧统闻言,心底涌现出一个大为不妙的猜想:“为什么是你监国,你父皇和陆相公呢?” 不会出事了吧。 “唉”,小太子提起这事,神情便有些幽怨,“老师回乡祭祖,父皇觉得江南太过山长水远,就也跟着去了,只留孤一个人在这里处理政务。” 萧统:“……” 大人偷跑了,但把孩子留下守国? 他们梁朝就不一样了,情况正好相反,一般是宰相沈约以扫墓为名,带着萧统悄悄跑路,将梁武帝独自留在朝中。 师徒二人前往乌镇,先是祭拜过沈约父亲的坟墓,又在河西十景塘建了一座山明水秀的书院,每日坐对满湖烟光,静谧读书。 梁武帝屡次写信催他们归返,语气急切,内心焦灼。 那边的二人难得有空离开建康城的高门朱紫,到山水之间放松一番,如何理会梁武帝的催促,每次都要滞留数月才回朝。 对比一下张宋这边的情形,只能说,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jpg 萧统顺口多问了一句,有些诧异:“江南竟都算是山长水远,你们如今的都城在何方?” “父皇这个「远」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小太子这么点评道,“对他来说,凡是老师不能早上出发、晚上就回家、回到他身边的地方,都叫远。” 萧统不禁莞尔。 “不过,从中都出发要走一段陆路,确实有点费时”,小太子又说,“如果从帝国的东都海参崴动身,纯走海路前往江南,可就方便多了。” 什么海参崴的,可就涉及到萧统的知识盲区了,他悄悄记在小本本上。 小太子见他感兴趣,便多介绍了一些帝国的风土人情,什么远东、北非、黑海红海地中海的,全是天马行空。 随后一本正经地说:“现在山河太平,万里肃净,无人敢闹事,孤这个监国也乐得轻松,而且还有文相公留在朝中帮我呢。” 正说着,下官通传文丞相到。 小太子一骨碌坐得笔直,整了整衣冠,重又端起一副肃然之态,这份变脸动作之迅速,当真是让萧统叹为观止。 “孤可不想被训”,他小声嘀咕道。 萧统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殿前,见斜日的光辉下彻,有人涉过满庭空明的流华,徐行而来,绯色官袍在风中翩跹地翻飞,渺若流云,随着他行走的动作,与天际的霞彩连作一片。 斑驳缕缕的碎金光辉透过殿头瓦当,洒落在他身上,像迎头落了一场缤纷灿烂的烟花雨。 萧统见他的第一眼,只觉得文天祥完美地契合了他心目中对一位先生,一位丞相的设想。 这当然不是说他自己的老师沈约不好,他和沈约的感情再深挚不过。 而是——沈约笔墨风流,纵多年居庙堂,依旧不改温柔多情习气,是一位于芳菲南国之间,昳丽荡舟的采莲人。 而文天祥却是那般,望之便泠然如玉、眉目肃然的帝国砥柱。 萧统静静地等在一旁,文天祥辅弼小太子,纠正了若干公文错误,而后又将目光移向他,他不知为何竟有些紧张。 “文山先生”,他双手递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