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44 (第2/2页)
。 才一回屋,他立时便挥了挥手:“来人,去请张先生。”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僮飞跑了下去,没过多久,便领着个着青袍的男子,跨进了院中。 那青衣男子生得脸膛黧黑,五官平凡,唯一双眼睛很是明亮,举手投足朗然有度,却是中和了他面貌上的不足。 此人便是桓子瑜的门客张无庸,乃是桓道非亲自替幼子挑选的。 桓子瑜正在廊下立着,见张无庸来了,便笑了笑:“张先生来了。” “我来得迟了。”张无庸拂了拂青袍,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尚书郎有何见教?” 桓子瑜任吏部尚书郎,张无庸便以其官职称呼于他。 “想和先生聊聊罢了。”桓子瑜道,神情有些疏淡,仰首看了看天,一摆衣袖:“罢了,家里闷得很,还是去外头说罢,我已叫人在小九川备好了渔具,便请先生与我沉钩作戏。” “这样的时日,倒还真适合垂钓。”张无庸像他一样仰首看了看天。 天空灰蓝,薄薄地笼了一层云,槐树叶儿在风里晃动着,却是个适合外出的好天气。 半个时辰后,小九川的一溪清波旁,便多了两个人。这二人皆戴着细蔑斗笠,叫人望不见形容样貌,而在两个人中间,则搁着一个装鱼的大竹篓子。 张无庸侧首看了看那竹篓,笑道:“尚书郎这是要钓足了鱼回去给厨下加菜么?” 桓子瑜便笑了起来,拍了拍竹篓,感慨地一笑:“我倒是想,却要看机缘。” “所谓机缘,一分天定,九分人为。”张无庸的神情淡淡地将钓竿伸进水中,视线凝向了水中嬉游的鱼儿,“尚书郎持之以恒,机缘总会来的。” “我倒是愿意等,就怕等不起。”桓子瑜蹙眉道,慢慢地也将钓竿伸进了水里。 忽地一阵风来,溪水跃动,三两点溅上手背,微带凉意,而桓子瑜的声音也似染凉意,微微地冷着:“此次端午宫宴,父亲怕是不会让我去了。” “尚书郎上回的举动,确实让司空大人伤了心。”张无庸调整了一下钓竿的位置,拿起旁边的小茶壶,倒了一小盅茶,慢慢地啜了一口。 桓道非位列三公,正是大司空,张无庸并非桓府仆役,便以官名称之。 听了他的语,桓子瑜便露出了一个苦笑:“先生以为,此乃吾之本意么?” 张无庸搁下了茶盅,抬手将被风吹乱了的衣袍整了整,道:“我自是知晓此乃卢夫人授意,尚书郎也是不得已与而为之。只是,尚书郎身在朝堂,当以朝堂为重,后宅诸事,我看倒未必要放在心上。” 桓子瑜面上的笑容越发苦涩起来,将钓竿压在玉镇石之下,叹了口气:“先生莫忘了,我上头还有个不输于我的三兄呢。他与我乃是同母,而阿姨待他,比待我更厚。” 卢氏育有两子,桓子瑾也并不比桓子瑜差多少,二者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桓道非比较偏爱于他,而在卢氏的心里,却更是宠爱先出生的三郎桓子瑾。 或者不如说,桓子瑾在卢氏身上下的功夫,远比桓子瑜来得更多。 “尚书郎亦是两难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