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9 (第2/2页)
。 一旦朝中局势有变,这把大刀,就会毫不留情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在刘备成功跑路之前,吕布曾让士兵过来找他, 请他过去叙旧。 吕布已被软禁了将近半年。一开始, 他还满怀希望地蹲着,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被放出去,与家人团聚,重新在马背上一展雄威。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每日好吃好喝的供应不曾间断,释放的消息却迟迟不来,吕布日渐焦虑,call刘备的频率也从两三个月一次变成一周一次。 刘备不堪其扰,他根本不想跋山涉水地去听吕布倒苦水,也不想听吕布明里暗里的请求。他多次告知吕布:他根本无法左右曹操的决定,甚至自身难保。然而吕布竟然一根筋地认为:曹操当初饶他一命,是因为他刘备的求情。 刘备有苦难言。偏偏吕布还觉得他不尽心,言辞间逐渐多了一分怨意。 刘备心头凛然,他知道曹操的网已经四处布下,再不逃,等到收网之际,等待他的只有一个束手就擒。 因此他诓哄了吕布,叫他以赤兔马相赠。 吕布起初勃然不愿,最终,敌不过刘备的软硬兼施,将赤兔马拱手相让。 吕布的住所素来有众多士兵把守,这一切自然未逃过曹操的耳目。 刘备此举可以称得上明谋,可曹操并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曹操的几个心腹谋臣很早就向曹操进策,让曹操提防、限制刘备。 这当中的提议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荀攸、郭嘉、崔颂为首的主张“刘备不可纵”;另一类则是以程昱、戏志才为首的主张“当杀了刘备永绝后患”。 曹操原本更倾向于前一种主张。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亦有几分惜才之意。 可随着局势的变化,对刘备此人了解程度的加深,曹操在坚持原有主张的同时,不免生出了几分不一样的想法。 他对刘备的态度,从荀攸、郭嘉、崔颂的“不可纵”,渐渐转向程昱、戏志才的“当杀永绝后患”上。 而若要杀刘备,刘备此次筹划的逃跑,正是送上门来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所以,在洞察刘备的预谋后,曹操非但不予阻止,还大开了方便之门。 他想将刘备放出许都,找个僻静的地方就地格杀。 对于曹操的这一计划,郭嘉、荀攸等谋臣皆表现出少许的忧虑。 崔颂也不太认可曹操的这个决定。 这个计策,虽然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掉刘备,但变数太多。 一旦哪个环节有失,离开许都的刘备就像投入大海的鱼,再也捉不回来了。 崔颂便向曹操进言道:“刘备勇武善战,又有关羽、张飞两名骁将忠心护佑。今得赤兔马,日行千里,若放他离去,怕是纵虎归山,一去不返。” 曹操道:“行计当如行军——冒其险,贵在神速,哪有百无一失的道理?” 崔颂道:“我听闻刘备领平原相时,曾遭遇刺客。那刺客收了旁人的钱财,竟不忍杀之,反倒把事情原委悉数告诉了刘备。可见刘备心智过人,能以言语左右他人,” 纵观有关刘备的历史记载,此人的心智与话术不可谓不可怕。姑且不论他对诸葛亮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了一辈子;就说他被人买刺客刺杀这事,刘备竟然能用自己的“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