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35节 (第2/2页)
向解缙、高仰止师徒二人。 “解阁、高阁如何看?” 解缙和高仰止两人同时抬起头。 师徒两人好似是商量好了一样,躬身弯腰。 “臣等以为,任阁、翟阁所言公允。” 朱标笑笑,最后看向任亨泰和翟善二人。 “孤的意思,其实还是平息城中动乱为先,不过既然内阁都持相同意见,任阁老和翟阁又言辞太孙无错,城中当下动乱乃是有歹人在暗中策动。那……西安门外请愿的百姓,便由任阁老、翟阁前去游说吧。” 任亨泰这时候哪里还会去想别的。 只要现在能不废黜皇太孙,就是万幸,朝廷就能暂时把持稳定。 他当即领命,转身之际,淡淡的看了解缙一眼。 按照任亨泰的推算,如果当真要废黜皇太孙,恐怕解缙、高仰止这对师徒,就要立马在朝堂之上发难了。 到时候,朝廷就不会有一天平静的日子。 与其那样,倒不如死死的保住皇太孙。 而且在任亨泰心中,对朱允熥这位皇太孙,其实也是很满意的,甚至可以说在剔除掉一部分在他看来过于激进的手段和方式之后,任亨泰是很推崇朱允熥这位皇太孙的。 翟善则是悬着心稳稳落下。 暗自松了一口气。 保太孙,就是保自己啊。 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事情都必须如此去做。 他只是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如果太子爷说要废黜太孙,那么最先出来反对的应该是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二人才对。 毕竟他们都是心学在朝廷里的标杆,是被太孙一手推上来的。 就算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两人不说话。 可那边不论是徐允恭,还是沐英又或者李景隆,都不可能沉默不语,而应该是坚决反对的。 徐家如今已经和太孙府那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徐家现在大半的产业都落在了交趾道和海上,徐允恭不可能坐视太孙可能被废而不管。 至于沐英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新晋的黔国公那可是太孙的岳丈。 太孙被废,他沐家大抵又要回到云南去了。 倒是最后这位曹国公李景隆,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其实都是正常。 但不要忘了。 当初大明东征,李景隆能上任征东大将军,可是太孙推举的。 李景隆封王,也是太孙当初在西城橄榄球场看台上的那一句话,才得以成真的。 看不懂。 这些明明应该是态度明确支持太孙的人,在这文华殿里却保持沉默。 反倒是自己和首辅出声反对。 翟善有些搞不明白。 他正要追上已经急着要去西安门外游说百姓散去的任亨泰。 却听身后,太子爷的声音已经是传入耳中。 “正午时分,若是城中动乱不能平息,百姓不能散去回家,孤自当奏请下旨,废黜皇太孙之位。” 翟善肩头不由一晃。 出了文华殿,翟善第一时间就是确定时辰。 “还有一个多时辰,就是正午了。” 翟善有些焦虑,看着面前的任亨泰。 任亨泰眉头锁紧,心中亦是不安。 他沉声道:“不管还剩多少时间,今天必须劝退百姓,平息动乱,绝不能废黜太孙。” 翟善点点头。 任亨泰则是上前,再一次沉声叮嘱:“要记住,明日就是我朝禅让大典,这个时候不能出任何错!” 翟善目光犹豫,小声询问:“若是等下我们游说不了百姓,又该怎么办?” 任亨泰冷哼一声。 “老夫乃是内阁首辅,不论是兵马司还是京军,总该听一听老夫说的话吧!” 这位在朝中素来只求稳定,保守之余追求稳扎稳打的首辅大臣,眼里杀气腾腾。 翟善跟在任亨泰身边,脚步不停,两人行色匆匆。 翟善叹息道:“我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城中百姓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被策动起来?如果单看明面,这件事恐怕就是宋、罗、齐三家所为。可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三家岂不是自找死路?” 任亨泰则是目光愣了一下。 随后对着在两人身后跟随的内阁舍人开口道:“传令刑部、大理寺,命他们先将宋、罗、齐三家拘了。” 不管今天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都离不开这三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