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4章 愿为大王担骂名 (第1/2页)
“不错!” 徐庶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些无奈之色: “迫害士子,连蔡老都看不下去。 这样的臭名声,自然得由我们这些臣子背着。 而且,我们新占了陇西与金城二郡。 这两郡中虽然历经战乱,却还是剩下一些豪强。 为了便于我国新政的执行,我不得不把一些豪强当成土匪剿灭了。 即使是识趣低头的豪强,我也用些钱钞购买了他们的土地和宅院,把他们强行迁移到枹罕来了。 迫害豪强,苛待投诚者,同样不是什么好名声。 这些名声,同样应该由我们这些臣子背着。 这种事只要有了开头,以后就好做了。 作为一国之君,大王需要仁义之名。 大王对我信重无比,我岂能不为大王考虑?” 说到最后,徐庶脸上满是决然。 蔡邕仔细打量着徐庶,如同第一次认识徐庶一般。 好一阵,他沉声道:“元直,为了天下百姓,你不怕臭名千古,不得好死?” 徐庶昂然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蔡邕突然站起身,对徐庶深深一躬:“元直既忠且义,请受老夫一拜!” 徐庶怎么也想不到,蔡邕身为天下大儒,夏国妥妥的国丈,竟然会如此郑重地拜谢自己。 他一惊之后,蹭地一下从椅子里弹了起来,飞快地跑到蔡邕身侧,连声道:“蔡老,蔡老,您这是太客气了!” 蔡邕正色道:“你当得起。” 认真看着徐庶,又道:“只是,你多少有些欺君之嫌。” 说罢,自顾自又坐了回去。 “蔡老说得是。”徐庶露出微笑,道,“不过,大王是个豁达之人,必不会怪罪于我。” 蔡邕又端起茶碗,轻轻试了试水湿,缓缓品味起来。 徐庶也不说话,照样端起茶碗品茗。 “大王走了这么久,怎么还不回来?” 蔡邕放下茶碗,似是无意地问道。 徐庶明白,蔡邕先前气冲冲而来,是以为他把赵云支走了,并瞒着赵云迫害士子。 有了这样的认知,蔡邕当时把他视作了大大的奸臣。 现在误解已去,蔡邕却还是在怀疑他。 疑他用了什么手段,让赵云迟迟不回来。 说来也对。 赵云这次出行,前后已经一个多月了。 考虑到蔡邕乃是蔡琰之父,蔡邕今天的这些话,说不定也是后宫众女通过蔡琰,传达给蔡邕的。 所以,即使心中有些委屈,他也不得不认真作答。 “事实上,国中发生的大事,我都向大王呈报了的。 大王即使身在外地,也能随时将一些指示传达回来。 至于大王现在未归,却是他想顺路视察金城郡。 不出意外的话,视察了金城郡,大王应该就要回来了。” 蔡邕露出释然之色,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我就不耽误你做事了。” 蔡邕站起身来,抬腿就向外走。 徐庶忙也起身想送,嘴里道:“蔡老慢走,我送送你。” “不必了。”蔡邕摆了摆手,“你是国中首辅,大事小事缠身,就不要为我多费心力了。” 徐庶面带笑容,抢前几步打开房门。 等蔡邕走出房门,徐庶跟着走了出去。 目送蔡邕的背影在院门外面消失,徐庶方才转过脑袋。 张松恰到好处地从旁边的门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