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_第2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4节 (第1/2页)

    “你既有赎罪之心,不如回到西京,帮你的袍泽故友,帮你的家人,甚至是帮替你们承担了一切罪过的陆允安,实现他们真正的愿望。”

    “那样,即便是死去,你也可以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地去见他们。”

    “郑放,大渊很快便会开始推行新的新政,十年前西京未清丈完成的田亩,会重新再来,你可愿做一名丈量官,去亲自参与此事?”

    郑放一怔。

    接着缓缓起身,重新跪落,叩拜下去。

    “末将,愿意。”

    至此,西京一案真相,陆允安投敌叛国真相,亦真正大白于天下。

    卫瑾瑜道:“我一直不解,即使西京数百数千倾良田一夜之间全部变为枯田,陆允安为何毫不辩解,便选择承担下一切罪过。”

    谢琅叹息:“因为他心中有愧,对徐安陵有愧,对西北军有愧,他若说出真相,西北军便会成为祸首,所以他宁愿牺牲自己一人,保全西北军。”

    “没错。以陆允安的洞察力,未必察觉不到徐安陵一案的蹊跷,只是暗处人布局缜密,他身在局中,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根据证据宣判结果,但得知徐安陵死讯的那一刻,他一定察觉到了真相。他觉得自己有失察之过,冤枉了一位无辜忠正的将领,以致西北军人心大乱,最终发生兵乱,酿成大祸。世家直到,陆允安一生清正,普通困苦磨难,根本催不毁这个人,所以他们布了一场局,用道德,用负罪感,用徐安陵的命,击溃了陆允安。而韩莳芳和苏文卿定是知道内情。”

    “韩莳芳最敬重仰慕之人,便是陆允安,他不能接受陆允安身上出现这样的‘污点’,所以他从不愿揭露当年真相。苏文卿知道此事,所以他觉得陆允安身败名裂,乃咎由自取,提起自己的父亲,毫无敬重。”

    说到此,卫瑾瑜抬眸看向谢琅。

    “我要给徐安陵正名。”

    “而陆允安之功,功在千秋,他虽有失察之过,我亦愿给他一个清名。”

    “我想将这一切,刻成碑文,竖在西京,功过是非,交由世人评说。”

    “我想,天下,后世,青史,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我想,这也应是陆允安所愿。”

    少年郎一双乌眸,在昏暗的值房里燃着星火。

    ——

    西京一案真相公诸天下次日,卫瑾瑜去狱中见了卫悯。

    卫悯一身囚衣,手脚戴着镣铐,坐在干草上闭目沉思。短短数日,这位昔日呼风唤雨的柄国重臣,须发皆白,老了十岁不止。

    卫瑾瑜站在牢门外,道:“我来送祖父最后一程。”

    听到这个久远的称呼,卫悯睁开眼,看向少年。

    这么多年了,他从未仔细打量过这个孙儿,此时卸下一切,卫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孙儿眉目间,已经有了许多晏儿的影子。

    他这一生,拥有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便是那个最器重的儿子。

    然而卫氏虽一败涂地,谁能想到,最后继承大渊大统的,会是卫氏人。

    卫瑾瑜似乎窥出他所想。

    道:“我过来,是告诉祖父,我会推倒乌衣台,烧了卫氏宗祠,将卫氏藏书,无偿放入藏书阁里,让天下学子研读。”

    “卫嵩会被斩首,卫氏其他男丁会全部流放至偏远之地,永无入朝为官之日。”

    “以后,卫氏不会存在,乌衣台不会存在。”

    “这天下间,不会再有世家,也无人会再记得卫氏。”

    卫悯戴着镣铐的手,终于颤抖起来。

    说完这些,卫瑾瑜笑了笑,便转身朝外走去。

    走过漆黑的甬道,走过阴暗潮湿,一直走向甬道尽头的光明处。

    那光明处,有一人扶刀而立,静静等着他。

    卫瑾瑜知道,以后再长的路,他都不必再踽踽独行。

    他终于可以尝试着从黑暗中走出来,一点点品尝光明的滋味。

    ——

    诸事尘埃落定,除了一个堪称心腹大患的裴北辰,先帝的葬礼终于被姗姗提上日程。

    礼部的官员其实已经很急此事。

    因眼下这个节气,先帝棺椁已经在太仪殿内停放了数日。

    再放下去,不进行安葬,恐怕就要发烂发臭。

    而他们的尚书大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